小兒腹瀉脫水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寶寶是最容易發生腹瀉, 這種現象的, 因為寶寶的胃部發育的還不是特別成熟, 所以很可能就會使寶寶消化不良, 這個時候寶媽們就需要給寶寶吃一些助消化的藥物, 不然很可能就會造成寶寶腹瀉的現象, 而寶寶如果一直腹瀉不止就會造成脫水, 會使寶寶看起來特別沒精神, 那麼小兒腹瀉脫水該怎麼辦呢?
寶寶為什麼夏季易腹瀉?寶寶胃腸道發育未成熟, 胃酸比成人低, 加之夏季多吃飲料, 沖淡了胃液, 殺菌能力降低;寶寶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也比成人少, 不利於對食物的消化;天氣炎熱, 使消化液和酶分泌減少, 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 需要相對比成人多的營養物質攝入, 而營養物質又須經消化道來消化吸收, 其負擔就會較重;夏季天熱, 細菌很容易生長繁殖, 加之吃的冷拌菜多, 增加了胃腸道感染的機會。
小兒腹瀉常常表現為突然食欲不振、腹瀉、嘔吐, 多數是嘔吐完後又再腹瀉, 但也有同時引起嘔吐和腹瀉的情況。 患兒大便稀薄, 每日數次至數十次, 有的帶有膿血, 常伴吐奶、發熱、腹脹、煩躁不安。 在同時嘔吐和腹瀉的情況下, 如不及時補充水分, 很容易造成脫水。 對於有些患兒來說, 也可能會出現發熱、流鼻涕、咳嗽等症狀。
寶寶腹瀉如果沒有出現發熱和嘔吐, 且精神較好, 只是大便鬆軟時, 可進行半天的觀察。 症狀輕微時, 多補充水分、多休息, 即可痊癒。 但是, 嬰兒的免疫力比較弱, 症狀較容易惡化, 當大便的次數增加, 且越來越稀時, 則需前往醫院就診。
醫生一般會做一些簡單的血液及大便檢查, 開一些腹瀉及口服補液的藥物, 如果有血便時, 也會做大便的細菌培養檢查, 如果醫生判斷患兒為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可能會用到抗生素。 但如果嚴重脫水時, 一般需要靜脈輸液及住院治療。
另外家長就診前應將之前糞便的情況、顏色、形狀(呈稀水便、糊狀便還是粘液膿血便)及次數記錄清楚,
近年來, 對於腹瀉病治療的研究中有兩項重要的成果:推薦使用新口服補液鹽(“低滲”口服補液鹽)配方取代以前的口服補液鹽配方;強調所有患兒在腹瀉發生時及早補充鋅。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有關專家, 制訂兒童腹瀉病的診治原則的建議方案強調儘早口服補液, 強調繼續餵養, 強調脫水征的識別, 強調補鋅治療, 提倡母乳餵養, 推薦應用新口服補液鹽配方。
其中預防脫水尤其重要, 從患兒腹瀉的一開始, 就應給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母乳餵養兒應繼續母乳餵養, 並且增加餵養的頻次及延長單次餵養的時間;混合餵養的嬰兒, 應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給予口服補液鹽或其他清潔飲用水;非母乳餵養(人工餵養)嬰兒, 應選擇口服補液鹽或食物基礎的補液如湯汁、米湯水和酸乳飲品或清潔飲用水。 建議在每次稀便後給予補充一定量的液體,
中醫觀點 不妨試試“扁豆止瀉方”
“扁豆止瀉方”選材很簡單, 就是白扁豆, 俗稱“白不老”, 雙子葉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成熟種子。 白扁豆性味是甘而微溫, 主要歸脾、胃經, 主要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暑濕吐瀉, 既是蔬菜, 同時也有藥用價值。 菜市場裡生的白扁豆跟藥店裡的有同樣的作用, 只不過作為中藥材, 為了保持它的藥效, 會多一個炒制的步驟。 所以, 製作這個驗方建議直接從藥店購買藥用的白扁豆, 每次取出30克, 碾碎後, 加入清水, 煎煮30分鐘, 直至扁豆爛熟, 加上紅糖、食鹽適量, 幼兒每天飲用3~4次, 每次一小碗的量即可。 一般來說, 飲用後第一天腹瀉次數減少, 第二天糞便變稠, 第三天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
由於生扁豆中含有的皂素、紅細胞凝集素等天然毒素比較耐熱,烹調時需要加熱100℃以上持續數分鐘後,才能將其破壞。而通過藥材製作加工後,就能起到健脾止瀉的作用。藥雖只有一味,卻能標本兼治。尤其適用於3~5歲兒童,寒濕所導致的腹瀉。夏季空調過低、胃腸受涼之後的腹瀉,都可以應用。加糖鹽既能調味,也可以補充丟失的水、鈉及糖。
除了兒童腹瀉,成人由於脾虛生濕導致的病症,如食欲不振、白帶過多、嘔吐腹瀉、煩渴胸悶等症,白扁豆均可使用。有時為藥效顯著,中醫師會針對不同症狀搭配黨參、白術等藥材。此外,白扁豆有抗菌的成分,又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對於身體腫痛的情況,把煮熟後的白扁豆搗爛,調入蜂蜜和蛋清,拌成糊狀,然後用紗布包好,敷在腫痛的部位,也是能起到緩解作用。
溫馨提示,如果腎功能不佳,有尿頻尿急等問題,最好不要常吃白扁豆,因為白扁豆利水,有可能會加重這方面的症狀。
第三天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由於生扁豆中含有的皂素、紅細胞凝集素等天然毒素比較耐熱,烹調時需要加熱100℃以上持續數分鐘後,才能將其破壞。而通過藥材製作加工後,就能起到健脾止瀉的作用。藥雖只有一味,卻能標本兼治。尤其適用於3~5歲兒童,寒濕所導致的腹瀉。夏季空調過低、胃腸受涼之後的腹瀉,都可以應用。加糖鹽既能調味,也可以補充丟失的水、鈉及糖。
除了兒童腹瀉,成人由於脾虛生濕導致的病症,如食欲不振、白帶過多、嘔吐腹瀉、煩渴胸悶等症,白扁豆均可使用。有時為藥效顯著,中醫師會針對不同症狀搭配黨參、白術等藥材。此外,白扁豆有抗菌的成分,又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對於身體腫痛的情況,把煮熟後的白扁豆搗爛,調入蜂蜜和蛋清,拌成糊狀,然後用紗布包好,敷在腫痛的部位,也是能起到緩解作用。
溫馨提示,如果腎功能不佳,有尿頻尿急等問題,最好不要常吃白扁豆,因為白扁豆利水,有可能會加重這方面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