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行為療法對便秘和腸道改善有關

英國St Mark’s醫院的A V Emmanuel與M A Kamm醫生發現, 生物回饋療法對便秘的療效與大腦對腸道的直接支配神經活動的改善以及腸道運輸功能的好轉有關, 而且這種效果是腸道特異性的。

由於行為療法(生物回饋)不僅可以成功治療特發性便秘患者骨盆底的異常, 還可使許多患者異常的腸道蠕動頻率正常化, 因此, 研究人員猜想行為療法在患者中引起的反應可能是通過改變由大腦發送到腸道的外在自主支配神經信號引起的。 為了證明這一猜想, 研究人員對下述3個問題進行了研究:1)通過使用粘膜鐳射Doppler流量計來檢測行為療法是否改變了腸道外在支配神經的活動情況;2)上述自主神經的改變是否具有腸道特異性;3)行為療法是否改變了腸道的運輸功能。

研究人員對49名患有特發性便秘的患者(44名女性, 5名男性, 平均年齡39歲)在生物回饋治療前、後(平均5個療程)進行了一系列指標評估:利用鐳射Doppler流量計測量了直腸粘膜的血流量以評估直接外來腸道自主神經活性, RR間隔(心電圖中連續兩個R波之間的間隔)變異, Valsalva比, 體位調節比, 咽鼓管充氣檢查法II期和IV期血壓比(II: IV)。 並將所有上述評估結果與從26名健康志願者(19名女性, 平均年齡37歲)中獲得的結果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後29名便秘患者的症狀得到了改善:其中每週發生3次便秘的患者數量由治療前的27名減少到治療後的9名,

需要接受腸道菌群調節治療的患者數量由治療前的26名減少到治療後的9名, 需要使用緩瀉劑和栓劑的患者數量由治療前的34名減少到治療後的9名。

在腸道運輸功能減慢和運輸功能正常的患者中, 應用生物回饋療法可使腸道內食物瀦留分別減少32%和20%。 22名患者在治療前有腸道運輸減慢的症狀, 治療後14名患者自述症狀有所改善, 其中13名患者腸道運輸功能恢復正常。

與治療後自覺症狀無明顯改善的患者相比, 自述症狀有改善的患者其直腸粘膜血流量明顯增加(前者與後者增加的比例分別為7%和23%;P

研究人員最後得出結論, 生物回饋療法不僅僅對骨盆底異常有效果。 由該療法帶來的較好療效與大腦對腸道的直接支配神經活性的改善以及腸道運輸功能的好轉有關。

這種效果是腸道特異性的, 心血管自主神經反射並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