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 養生千萬別掉以輕心
經歷了長達四十多天的三伏天后, 終於熬出頭了。 一邊是已經來到的初秋, 一邊是悶熱依舊的伏尾, 當下我們應該繼續按照夏季的節奏養生, 還是緩緩跟著秋季的節奏舒緩身體呢?
其實, 自古以來, 立秋就是人們重視的養生大節氣, 在這季節交替的時候, 預防疾病不容忽視。 出伏後, 氣溫波動較大, 晝夜溫差加大, 很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要在這個時候養好身體, 這些情況必須注意。
立秋後, 慎防這些病
夏秋交替, 晝夜溫差較大, 抵抗力較差的人群和小孩極易患感冒。 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
秋天濕度降低, 人很容易出現秋燥, 秋在五行中與肺相應, 而秋燥最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秋季還是慢性支氣管炎易復發期, 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 且適應性差, 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 所以平時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 多鍛煉身體,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情緒, 過敏性哮喘患者還要避免接觸過敏源。
立秋後, 早晚溫差明顯, 身體的血管收縮和舒張變化較大, 血壓容易波動, 也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 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壓,
同時, 秋天氣候轉涼, 人們的食欲旺盛, 過多地進食會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 容易導致胃病復發。 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 還應當進行體育鍛煉, 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 減少發病機會, 並注意膳食合理, 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煙戒酒。
此外, 天氣逐漸乾燥, 各種過敏因素同樣容易“招搖過市”, 刺激人的鼻黏膜, 引發過敏性鼻炎。 如果出現連續打十幾個、二十幾個噴嚏、鼻塞很厲害、流清鼻涕, 並可能伴有頭疼等症狀, 那大多是已經中招了。 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生, 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對什麼過敏, 然後“敬而遠之”。 在日常生活中, 溫差較大時要注意添衣服, 加強保暖;房間內空氣要通風,
養生注意事項看這裡
出伏前後, 白天熱、早晚涼, 晝夜溫差加大;降水少、氣候乾燥。 早晚應及時增加衣物, 入睡時, 一定要蓋上被子抵禦夜涼侵襲。 這樣的天氣裡, 很多人早晨起床會感到嗓子發幹、皮膚乾燥、乾咳無痰。 對付“秋燥”就要多喝水, 最好在白開水中加些蜂蜜;出伏之後, 人體內的陰陽盛衰也隨自然轉換, 容易感到疲乏, 睡眠不足。 因此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 可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
“出伏”之後, 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 氣侯逐漸乾燥, 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 與此同時, 秋老虎還在發威, “燥”得很, 因此要吃得“潤”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