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療的作用
灸療是現在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主要就是可以增強自己身體的體質, 也是可以改善身體內部出現的一些問題, 可以治療舊傷和消腫, 如果是自己出現一些水腫, 關節疼痛和健忘癥等情況都是可以使用灸療來進行改善, 不過見效是比較的緩慢, 大概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可以達到治療效果。
灸療總的功效是調理體素, 強壯身體, 增強抗病能力。 如防護脈道要隘, 通暢筋脈, 鎮痛止痛, 抑制赫依病之擴散, 治不消化病、破痞塊, 治舊傷, 除癰疽, 消腫, 護臟腑要隘, 干涸黃水。 其他治術窮盡時, 還可采用火灸施治。
灸療的適應證為消化不良、胃火衰敗、浮腫、水腫、痞病、關節黃水病、療癰、炭疽、虛熱病、癲狂、健忘癥、新舊瘡瘍、婦女赫依病和血病、赫依性腰關節佝僂、脈病, 以及熱病后的多數疾病, 皆可用灸法施治。 總之, 凡是巴達干、赫依所轉化之一切寒性疾病,
人體是一個對立統一的有機整體, 其五臟六腑及各個組織器官之間, 不論是體表、體內都有著通過白脈、黑脈以及三根--赫依、希拉、巴達干相互聯系的極為密切的內在關系。 體內所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
人體某一臟腑或器官患病時, 在其體表相應的部位自然產生疼痛、觸痛、敏感、皮色改變以及電阻降低等表現, 這種反映點--穴位, 不但給以刺激后能治病, 而且對診察疾病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藍琉璃》灸療章中云:部位取穴, 分為依據患者自述癥狀部位定穴和醫生所指定的穴位兩種。 所謂病人自述之病痛部位, 是指在某臟腑器官發生的病變在體表相應部位上的反映點而言, 此類反映點--穴位沒有固定的位置。
施灸先從赫依穴開始。 一般程序是先灸上部、背部, 后灸下部、腹部;先灸頭身, 后灸四肢, 但在特殊情況下, 可靈活運用。 施灸后, 給患者喝一碗煮開的牛奶, 如當晚睡熟而無其他反應, 即是奏效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