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椎間孔鏡術後康復鍛煉

椎間孔鏡術是一種針對腰椎的手術, 手術之後患者在醫院呆上一兩天沒什麼問題就可以出院了, 不過出院之後要多進行活動, 使自己的各個關節得到活動, 爭取早日康復, 降低手術之後的風險。 另外在康復訓練期間, 病人離不開家人的悉心照料, 家人要幫助患者找回信心, 早日康復。

術後第一階段:日常生活及基礎訓練(0-4周)

椎間孔鏡術後的康復計畫應從術後當天開始, 患者住院一般1-2天, 患者的出院標準包括:患者能夠完成仰臥位坐起, 瞭解身體力學原理及日常生活中避免腰椎前屈, 可以或不用借助輔助裝置獨立行走, 並且能獨立穿戴並脫下腰圍。 鼓勵患者步行, 可進行足踝泵練習, 避免負重, 彎腰, 扭轉及長時間端坐, 術後4周內應儘量減輕椎間盤內壓力, 降低早期復發的風險。

術後第二階段:保護性活動(4-6周)

此階段患者可繼續步行或不負重騎自行車,

每次坐不超過20分鐘, 使用腰後卷或將座椅靠背調至100°-130°, 避免抬舉或搬運超過4.5kg的重物, 避免乘坐飛機, 避免任何體育運動。 可以通過理療措施控制疼痛, 如超聲, 冰敷, 經皮電刺激等。 開始進行腹肌及腰椎穩定性訓練, 注意保持脊柱不負重(如仰臥位或俯臥位), 如果患者在行走時疼痛, 建議進行腹肌鍛煉, 以減輕或控制疼痛。 腹肌訓練包括仰臥位屈髖腹肌等張訓練(圖1)和俯臥位伸髖腹肌訓練(圖2)。 還需進行神經活動, 包括坐骨神經(圖3)和股神經(圖4)活動。

術後第三個階段:中立穩定性訓練(6-10周)

此階段目標是:1.增強患者對負荷體位元(坐位, 站立和行走)的耐受力2.延長症狀的間歇期, 或降低疼痛的頻度和程度3.提高肌力4.掌握正確的蹲坐姿勢5.在非負荷腰椎穩定訓練中達到很好的腰椎節段控制和本體感覺6.改善引起症狀的肌力失衡狀況7.恢復腰椎活動範圍

注意事項:避免長時間坐位或駕駛, 或彎腰姿勢, 避免反復增加脊柱負荷的運動如慢跑

訓練方法:

1.掌握正確的腰椎前屈姿勢來減少日常生活中反復的彎腰動作,

降低椎間盤突出復發風險, 如圖5和圖6所示, 保持手膝支撐位置, 增加本體感覺和髖、腰的相對靈活性, 學會屈髖關節來減少彎腰的幅度。 圖5在手膝支撐搖擺時, 腰部屈曲過度, 且過早是不正確的彎腰姿勢, 圖6在手膝支撐搖擺時, 脊柱保持中立位, 髖關節活動來減少彎腰幅度, 是較為科學的彎腰姿勢。 可以在此體位練習活動髖關節, 來提高髖關節的活動度。

2.掌握正確的蹲坐姿勢圖7和圖8, 圖7為異常彎腰姿勢, 圖8為正常彎腰姿勢, 在蹲坐時首先屈曲髖關節, 盡可能減少彎腰。

3.坐位伸膝鍛煉膕繩肌伸展性和坐骨神經活動度, 保持腹部張力和腰椎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