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芒小米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Mánɡ Xiáo Mǐ Cǎo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芒小米草的全草。 7~8月采, 切段、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 高20~40釐米, 通常中部以上有分歧。 莖四方形, 有微毛, 無根生葉。 莖生葉廣卵形或近圓形, 苞葉廣卵形或近圓形, 邊緣牙齒的先端呈芒狀。 萼長3.5~5毫米, 4深裂, 裂片披針狀三角形, 銳尖頭。 花冠唇形, 裂片頂端凹頭呈2淺裂;淡黃色, 帶條紋;雄蕊4枚, 苞葉與花等長。 果實藏於花萼內, 蒴果, 種子多數。

【生境分佈】生於林內、灌叢間, 或山地草原。 分佈于東北、西北等地。

【性味】苦, 寒。

【歸經】入肺、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治咽喉腫痛, 肺炎咳嗽, 口瘡癰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3錢。

【附方】

①治肺炎咳嗽及咽喉腫痛:芒小米草, 配石龍膽、蛇莓、黃芩, 水煎服。

②治痢疾:芒小米草, 配香青、地榆, 水煎服。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