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有哪些利和弊呢?
火罐一拔病體舒暢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 又稱“拔管子”或“吸筒”。 它是借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 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 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 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 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 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所以, 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比如:人到中年, 筋骨疼常見, 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 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 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 同時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 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刁老師還介紹, 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 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 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
在家操作要講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 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 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 容易造成危險, 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 如果亂施穴道, 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 中醫多用竹筒, 如找不到, 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 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 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
在拔火罐前, 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 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 露出要拔罐的部位, 然後點火入罐。 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 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 操作要迅速, 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 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 不能等火熄, 否則太松, 不利於吸出濕氣, 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 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 取時不要強行扯罐, 不要硬拉和轉動, 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 另一手按壓皮膚, 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 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
拔火罐也講辯證
專家特別談到了拔火罐的一些禁忌, 如飽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 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 不可再拔罐等。 而對於某些人群, 則屬於拔火罐的禁忌人群, 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 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饑、過渴、醉酒等, 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
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法, 拔火罐同樣要講辯證。 比如治療頭痛, 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療, 這時就要分清症候, 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 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頭痛較劇者, 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如果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頸項活動不便者加雙風池;眩暈、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 這時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 需要醫生指導下, 按照中醫經絡學說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