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養生學問多 看看中醫“三張表”
中國有悠久的茶文化, 喝茶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 喝茶不僅能修身養性, 而且喝對了還可起到養生的作用。
喜歡喝茶卻不一定會喝茶, 比如什麼時間段適宜喝茶, 哪些人不宜喝茶等等。 茶喝不好或喝不對, 就起不到養生的作用, 所以喝茶也是有很多學問的。
看體質, 喝茶有張“晴雨錶”
中國茶的種類很多, 常見的有綠茶、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普洱茶等。 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產茶, 當地人祖祖輩輩都喝茶, 他們從茶上吸收的營養和對茶的偏愛及依賴, 比我們不產茶地區的人要多得多。 有些沒有喝茶習慣的北方人為了追求健康去喝茶,
有的人喝了綠茶就拉肚子, 其實是因為脾胃虛寒。 火箭軍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志紅教授介紹說, 綠茶本來就是寒性, 它進了身體後不被接受, 馬上被當作毒素排出去, 所以會腹瀉。 我們健康人在夏天可以喝綠茶清熱利尿, 到了冬天, 體質弱的人、氣血薄的人、脾胃虛的人、水腫體質的人和老年人不應該喝綠茶, 因為綠茶的寒性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本草綱目》記載:茶葉“苦、甘, 微寒……久食, 令人瘦, 去人脂, 使人不睡”“茶苦而寒, 陰中之陰, 沉也, 降也, 最能降火……若少壯胃健之人, 心、肺、脾、胃之火多盛, 故與茶相宜。 溫飲則火借寒氣而不降,
因此, 再好喝的茶葉, 也要斟酌來喝, 瘦人要少喝, 睡眠差的人要少喝。 茶葉苦寒降火, 年輕體壯者, 臟腑功能旺盛多火, 很適宜飲茶。 溫飲能夠降火, 熱飲能夠發散。 又可以化解酒食毒素, 使人神清氣爽, 不會困倦, 這是茶的功效。 若體質虛寒或氣血薄弱者, 經常喝茶, 會脾胃受寒, 元氣逐漸被消耗, 脾虛不運化濕濁, 身體精血漸虧;可以出現痰飲、腹脹、肢體痿軟屈伸不利、面黃肌瘦、易嘔吐等, 對身體有很多損傷, 這是茶的害處。
有的人喝了花茶後, 容易面部發癢或上火起疹。 現在花茶種類很多, 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牡丹花茶、菊花茶等。 各種花有各種不同的功效, 總體上花類多具有發散性質, 會讓有的人虛火往外發。 偶爾喝喝無妨, 對於氣血薄弱的人和過敏體質的人, 如果天天喝, 就等於天天在發散, 使得氣血會越來越薄弱。
懷孕的女性要保胎, 保胎需要身體的五臟六腑共同完成, 而茶是利尿的, 它有往下行的趨勢, 所以不適合孕婦飲用。 小孩更不適合喝茶,
看養生, 喝茶有張“時間表”
人在一天當中喝3杯茶最合適。 第一杯是早茶, 用200毫升沸水泡3克茶葉, 適合早飯後8點半到9點半之間飲用, 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勞的作用, 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 因為能夠醒腦提神, 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一天的工作。
第二杯是午茶, 下午2點到3點之間飲用最適宜。 午茶可以適當濃一些, 用180毫升沸水泡4克茶葉, 對降低血脂、保護血管有一定作用。 喝的時候要一口一口地喝, 不能一口氣喝完。
第三杯是晚茶, 時間宜在晚上6點到7點之間, 茶水不宜過濃, 用150毫升沸水泡2克茶葉, 具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
看功效, 喝茶有張“禁忌表”
不同的茶有不同功效, 綠茶護肝明目, 紅茶暖胃, 普洱茶消脂減肥, 但如果我們本身沒有這些需求, 如果還去大量飲用, 有的恐怕會對身體不利。
《本草綱目》中說:茶葉“飲之宜熱, 冷則聚痰……大渴及酒後飲茶, 水入腎經, 令人腰、腳、膀胱冷痛, 兼患水腫、攣痹諸疾。 大抵飲茶宜熱宜少, 不飲尤佳, 空腹最忌之。 ”古人認為如果喝冷茶, 會使濕濁凝聚成痰;大渴及酒後飲茶容易傷腎, 使人腰腿及小腹冷痛, 並患水腫、肢體痙攣疼痛等疾病。 因此, 飲茶宜熱宜少, 尤其是空腹最忌喝茶。 體質壯、偏肥胖、易上火的人宜喝茶;體質瘦小、氣血薄弱的人則要少喝茶。
濃茶傷身, 喝太多濃茶會引起骨質疏鬆。 很多人相信濃茶能解酒, 因為解酒需要多排尿, 卻不知多飲濃茶會對身體有傷害。 要解酒的話, 不如喝點清茶, 吃點清爽的水果, 也可以讓人多排尿。 但並非所有人都不能喝濃茶。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古人那麼愛喝茶, 也沒見誰喝出病來, 為何現代人不能隨便喝茶呢?答案很簡單, 因為我們的身體素質、生存方式、生活環境都不一樣。 古代沒有汽車、地鐵, 大多數人出門都靠步行, 每天都在運動, 吃的食品也很綠色環保;而現代人出門都是交通工具, 進辦公室後就坐一天不動彈, 加上空調暖氣讓室內保持恒溫, 又吃很多生冷食物,脾胃比古人差很多,陽氣也沒有古人足。所以古人喝什麼茶都對身體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的身體底子好,能夠消化代謝。也就是說,我們喝什麼茶,怎麼喝茶,都要根據身體的需要和實際狀況而定。文/莫鵬(火箭軍總醫院)
又吃很多生冷食物,脾胃比古人差很多,陽氣也沒有古人足。所以古人喝什麼茶都對身體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的身體底子好,能夠消化代謝。也就是說,我們喝什麼茶,怎麼喝茶,都要根據身體的需要和實際狀況而定。文/莫鵬(火箭軍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