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驅寒加生薑 泡註腳意事項
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 利用皮膚的禦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 作用於局部皮膚、肌肉、關節, 改善三者的代謝、強化其功能, 並且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 針對局部及全身的疾病進行治療。
1、生薑祛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 有祛寒解表的作用, 而且毒副作用較小。 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 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 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 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 半塊薑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 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 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 可酌情增加薑的用量。 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 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艾草溫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 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 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也常用於針灸, 故又被稱為“醫草”。 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 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 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3、桂皮消腫
桂皮, 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 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 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 用他們泡腳, 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 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 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 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 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 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 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 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症狀, 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 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 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 可以促進下肢血液迴圈, 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4、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 它能夠活血通經, 祛淤止痛。 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 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 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 每到冬天, 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 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 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 選擇用紅花來泡腳,
如果用30—50克的幹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 還可以改善血液迴圈, 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迴圈不好, 平時手腳容易發麻, 或者下肢出現淤血, 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 泡腳後, 不僅能夠使血液迴圈問題得到改善, 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品質。 在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 還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泡腳的注意事項
1.要用桶來泡腳
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 但太沉太貴, 使用不方便, 可以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膠桶代替, 一邊泡一邊加熱水。 現在有很多電動泡腳盆, 如果能做得高一些, 像桶一樣深, 那就更好了。
2.最好在下午4-5點泡腳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 這樣一是方便, 二是利於睡眠。
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 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 也就是膀胱經和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 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小提示: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熱, 有微微出汗, 就算是泡好了, 泡完腳後要多喝水, 及時補充水分。 最好是一邊泡, 一邊喝溫水或生薑紅糖水, 讓身體內部多產熱, 通過出汗讓寒濕及時排除體外。
3.泡腳水的溫度
這要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 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 然後再慢慢地增添熱水, 不斷加溫, 泡到全身發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