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抽動癥后果

抽動癥這種疾病它的發病概率比較高, 而且大多數都會出現在小孩子身上, 但是這種疾病也是比較嚴重的, 如果孩子的神經系統出現了毛病造成抽動癥, 孩子的神經遞質就會跟不上, 這個時候就會造成孩子的智力和活動受到嚴重的干擾, 對孩子以后的影響非常大, 那么抽動癥都有哪些后果呢?

該病既表現有運動性抽動, 又兼有發聲性抽動, 但兩者不一定同時出現。

1。 運動性抽動:早期主要表現為多發性抽動, 一般首發于面部, 逐漸向上肢、軀干或下肢發展。 表現為面肌、眼肌、頸肌或上肢肌反復迅速地不規則抽動(運動痙攣), 如皺眉、抽動鼻子、眨眼、噘嘴、扮鬼臉、甩頭、點頭、頸部伸展、聳肩等。

癥狀加重時, 可出現肢體及軀干暴發性不自主運動, 如轉圈、踢腿、上肢投擲運動、頓足、軀干彎曲、扭轉等, 抽動頻繁, 每天可達十余次, 甚至數百次。 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時加重,

精神放松時減輕, 睡眠時消失。

2。 發聲性抽動:大多數患兒可有此表現, 常在病程的1~2年出現。 患兒多具有良好的自知力, 但難以自我控制。 發聲性抽動常在與人交談中發生, 尤其在講話的停頓處容易出現。

患兒可發出重復暴發性無意義的單調異常喉音,

如犬吠聲、吼叫聲、嘿嘿聲、咂舌聲、哼哼聲、咕嚕聲、吸吮聲、吱吱聲、咳嗽聲、喉鳴聲等。 有些患兒則會出現無意識刻板地咒罵、重復語句、重復單詞或短語、模仿語言、說粗俗、淫穢語言(穢語癥)等。 這些癥狀常在激動、緊張時加重, 在睡眠中消失。

此外,

多數患兒可有輕中度行為紊亂, 輕者表現為不安、躁動、易激惹。 嚴重的, 會同時伴有其他一些疾病存在。 比如強迫癥, 有的患兒有反復洗手和檢查門鎖等強迫行為;多動癥, 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差、多動、心煩意亂和坐立不安;自殘行為, 如指甲嚴重咬傷、拽頭發、挖鼻孔、咬嘴唇或舌等;自閉癥;抑郁癥;焦慮癥;暴力行為等。

該病需與癥狀相近的習慣性痙攣、小舞蹈病、Wilson病、擺頭綜合征等疾病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