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藥配伍原則“四氣五味”

中藥的配伍原則很簡單, 根據中藥的藥性“四氣五味”結合病症配合使用, “四氣”指藥物的“寒涼溫熱”;“五味”指:“辛、甘、酸、苦、寒”一般藥物只有一味一性,

各種藥物配合使用的時候根據君臣佐使組成方劑。

1、運用原則

(一)四氣是指寒涼溫熱四性。 運用原則是:“治寒以熱藥, 治熱以寒藥。 ”溫性, 熱性藥如附子, 肉桂, 乾薑, 吳茱萸等, 多具有溫中散寒, 助陽等作用, 常用於治療寒性症;寒涼性藥如石膏, 黃芩, 黃連, 黃柏等, 多具有清熱瀉火, 解毒等作用, 常用于治療陽熱症。 溫熱與寒涼藥同用, 則多用於寒熱錯雜症。

(二)五味, 是指辛、甘、酸、苦、寒、咸五味, “辛散能行, “甘能補能和”“酸能”, 澀能收, “苦能泄能燥“, ”“鹹能軟能下。 ”運用原則是:辛味藥如麻黃, 川芎, 半夏等多用於外邪襲表, 氣滯血瘀, 痰濕等症;甘味藥如生地, 鹿茸, 黃芪, 阿膠等多用於陰陽氣血諸虛症;酸味藥如山茱萸, 五味子, 烏梅, 金英子,

白芍等, 多用於久病滑脫虛症;苦味藥如大黃, 葶藶子, 檳榔, 莪術等多用於瘀結, 痰飲, 積滯, 氣逆, 濕阻等症;鹹味藥如芒硝, 牡蠣, 鱉甲, 海藻, 等多用於瘰瘍, 癭瘤, 血分瘀結, 大便燥結等症。

大部份藥物只具有一性一味, 即使多味藥也是其中一味為主, 絕無二重性。 誠然單行是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的, 因此必須相互配伍運用。

2、配伍方法:

(一)辛甘溫熱法:辛甘發散以治寒症。 主要用於兩種情況, 一為發散風寒, 如桂枝湯, 用辛、甘、溫配桂枝, 配甘草、大棗用於外感風寒症;二為發散風, 寒, 濕如桂枝附子湯, 用甘大熱附子, 辛、甘、溫桂枝配甘草, 大棗用於風寒濕邪留著肌肉, 痹阻筋脈症。

(二)辛甘化陽以治陰虛裡寒症。 主要用於三種情況:一為心陽虛,

如桂枝甘草湯, 用辛甘溫桂枝入心助陽, 配甘草益氣。 二藥辛甘合化, 陽氣乃生, 用於心陽虛心悸症;二為脾陽虛, 如附子理中湯, 甘辛大熱附子, 乾薑配人參, 白術, 甘草合化, 溫中助陽, 益氣健脾, 用於脾虛寒吐利腹痛症;三為腎陽虛, 如四逆湯, 用甘辛大熱附子, 乾薑溫腎回陽, 配甘草益氣補虛, 合為辛甘化陽, 回陽救逆要方, 主治腎陽虛衰, 陰寒內盛所至四肢厥冷, 腹痛吐利症。

在表裡俱寒的情況下, 可用麻黃, 附子, 細辛相伍, 集上述辛甘發散與辛甘化溫二法于一方, 主治少陰陽虛兼太陽外感症。

#p#副標題#e#

(三)辛甘寒涼法

1、辛涼宜透以治風熱表症。 如桑菊飲用辛甘(苦)微寒菊花, 甘(苦)寒桑葉, 辛涼薄荷相伍, 甘涼清輕, 辛宜疏散, 用於風溫初起。

2、辛甘清泄以治陽明經症, 如白虎湯用辛甘大寒石膏配甘草, 梗末, 用以陽明裡熱亢盛薰蒸於外的“五大一黃”症。 辛甘潤養以治瘥後虛弱。 如竹葉石膏湯用辛甘大寒之石膏和竹葉, 清熱除煩, 配人參, 甘草, 麥冬, 粳米溢氣生津, 滋養胃液, 為熱病癒後滋養肺胃陰液要方。 本法意在育陰, 不在瀉火。

3、辛苦溫熱法:辛散麥寒, 苦降肺氣, 以治風寒表實症。 如麻黃湯用麻黃, 桂枝辛溫開表以散風寒, 麻黃, 杏仁苦溫降瀉肺氣以平喘咳。 用於風寒閉肺咳喘症。

4、辛苦寒溫並用法:辛開苦降祛寒清熱, 錯雜痞症。 如附子瀉心湯, 用細辛(甘)大熱附子配苦寒大黃, 黃連, 黃岑瀉火開結。 用於熱痞兼表陽虛, 實際屬於虛實互見寒熱錯雜之痞症。

5、辛苦寒涼法:辛寒解表熱,

苦寒清裡熱。 如葛根岑連湯, 用辛甘涼葛根發表解熱, 配苦寒黃芩, 黃連清熱瀉火, 用於表裡俱熱下利症。

6、苦鹹寒法:泄熱攻下。 如調胃承氣湯, 用苦寒大黃蕩滌實熱, 配鹹寒芒硝潤燥軟堅, 用於燥熱實邪初結陽明府症。 泄熱破瘀。 如桃核承氣湯, 用苦寒大黃, 鹹寒芒硝, 除潤下攻燥外, 還有泄熱破瘀功效, 再加桃仁, 桂枝活血化瘀, 用於下焦瘀熱蓄血症。 化痰散結。 如大陷胸湯用苦寒大黃, 甘遂配伍寒涼, 芒硝共奏瀉熱散結, 軟堅化痰, 開胸逐飲之功, 用於實熱結胸症。

7、酸甘寒法:如芍藥甘草湯用酸苦寒芍藥配甘草, 酸甘藥配甘味藥, 以滋陰液, 謂之酸甘化陰。 陰有所補, 筋有所養, 則四肢攣結得舒。 芍藥、甘草作為酸甘陰對藥, 在臨床上運用十分廣泛,

如桂枝湯, 小建中湯, 黃芩湯, 均屬其例。

8、辛酸溫熱法:如小青龍湯, 用辛溫之麻黃, 桂枝, 半夏, 乾薑, 細辛散風寒, 溫化水飲, 一辛一散, 一酸一收, 既能溫脾逐飲, 又能止咳平喘;既無肺氣耗散太過之弊, 又無斂肺遏邪之虞。 這是前人治療風寒束肺, 兼有理喘咳的一大用藥特點。

上述八法, 往往數法合用, 一方多味, 多性, 多法, 多功能之作用。 由於中藥“一物之內氣味兼有, ”藥與藥之間, “或是氣一而味殊, 或味同而氣異。 ”因此組合成方之後, 由於性和味的不同, 其功用主治也都有千差萬別, 性味運用之妙是無窮的。

中藥的配伍原則就是這“四氣五味”, 看似簡單, 但是要將所有的藥物特性都銘記於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配合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等。

“十八反,十九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