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川烏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川烏的功效與作用

川烏 Radix Aconiti

(英)Aconite Root

別名 鵝兒花、鐵花、五毒。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卡氏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 莖直立, 下部光滑無毛, 上部散生少數貼伏柔毛。 葉互生, 具葉柄;葉片卵圓形, 掌狀3深裂, 兩側裂片再2裂, 邊緣具粗齒或缺刻。 總狀花序頂生, 花序軸與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藍紫色, 萼片5, 上萼片高盔狀, 高2~2.6cm, 側萼片長1.5~2cm;花瓣2, 有長爪, 距長0.1~0.3cm;雄蕊多數;心皮3~5。 蓇葖果3~5個。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叢中。 主產四川、陝西。

採制 6月下旬至8月下旬採挖, 去子根、鬚根及泥沙, 曬乾。

性狀 根呈不規則圓錐形, 稍彎曲,

頂端常有殘莖, 中部多向一側膨大, 長2~7.5cm, 直徑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後的痕跡。 質堅實, 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 形成層環紋呈多角形。 氣微, 味辛、麻舌。

化學成分 含烏頭堿(aconitine)、中烏頭堿(mesaconitine)、塔技烏頭胺(talatisamine)、傑斯烏頭胺(jasaconitine)、苯甲醯烏頭胺(benzoylaconine)、苯甲醯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醯下烏頭胺(benzoylhypaconine)等。

性味 性熱, 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 溫經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別名】烏頭、五毒根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乾燥母根。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 除去子根、鬚根及泥沙, 曬乾。

【制法】 制川烏:將原藥材揀淨, 放缸內或其它容器內, 用涼水浸漂, 每日換水2次, 漂至口嘗稍有麻辣味時取出;在浸漂過程裡如發現有裂口破爛時可加些白礬;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湯,

加入漂過的川烏, 煮透, 至內無白心時取出, 去掉藥渣, 曬至半幹, 悶潤後切片、曬乾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有些地區加甘草、鮮薑等輔料與草烏同蒸;有些地區分別用豆腐、甘草、金銀花、鮮薑或皂角等輔料與草烏同煮。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圓錐形, 稍彎曲, 頂端常有殘莖, 中部多向一側膨大, 長2~7.5cm, 直徑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皺縮, 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後的痕跡。 質堅實, 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 形成層環紋呈多角形。 氣微, 味辛辣、麻舌。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後生皮層為棕色木栓化細胞;皮層薄壁組織偶見石細胞, 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 類長方形、方形或長橢圓形, 胞腔較大;內皮層不甚明顯。

韌皮部散有篩管群;內側偶見纖維束。 形成層類多角形。 其內外側偶有1至數個異型維管束。 木質部導管多列, 呈徑向或略呈“V”形排列。 髓部明顯。 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粉末灰黃色。 澱粉粒單粒球形、長圓形或腎形, 直徑3~22μm;複粒由2~15分粒組成。 石細胞近無色或淡黃綠色, 呈類長方形、類方形、多角形或一邊斜尖, 直徑49~117μm, 長113~280μm, 壁厚4~13μm, 壁厚者層紋明顯, 紋孔較稀疏。 後生皮層細胞棕色, 有的壁呈瘤狀增厚突入細胞腔。 導管淡黃色, 主為具緣紋孔, 直徑29~70μm, 末端平截或短尖, 穿孔位於端壁或側壁, 有的導管分子粗短拐曲或縱橫連接。

(2) 取本品粉末約5g, 加乙醚30ml與氨試液3ml, 浸漬1小時, 時時振搖, 濾過, 取濾液6ml, 蒸幹, 殘渣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10滴與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

滴加氫氧化鉀飽和的甲醇溶液至顯藍色後, 再多加4滴, 置水浴中加熱1分鐘, 用冷水冷卻。 滴加稀鹽酸調節pH值至2~3, 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與氯仿1ml, 振搖, 下層液顯紫色。

(3) 取本品粉末0.5g, 加乙醚10ml與氨試液0.5ml, 振搖10分鐘, 濾過。 濾液置分液漏斗中, 加硫酸液(0.25mol/L)20ml, 振搖提取, 分取酸液適量, 用水稀釋後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測定, 在231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性味歸經】辛、苦, 熱;有大毒。 歸心、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 溫經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 關節疼痛, 心腹冷痛, 寒疝作痛, 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一般炮製後用。

【注意】生品內服宜慎。 不宜與貝母類、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類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