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醫理念宜養生

“春捂”抵禦時邪

俗話說, “二月休把棉衣撇, 三月還有梨花雪”, “吃了端午粽, 再把棉衣送”。 由於初春氣候多變, 乍暖還寒, 早晚溫差較大, 且常有寒潮來襲, 此時人體代謝功能及對外界適應能力均較弱, 如果衣著單薄, 極易感受風寒。

我國有一句養生諺語叫“春捂秋凍”, 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 以免感受風寒;秋季來臨, 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 以免出汗多了反而受涼。 這是古往今來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的保健經驗。 唐代醫家孫思邈主張“春天不可薄衣, 令人傷寒、食不消, 頭痛”, 穿衣宜“下厚上薄”,

以養陽收陰。 這一科學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於維護人體正氣, 抵禦時邪。 但是如果春季氣候反常, 溫度升高較快, 也不要盲目地“捂”而不適時減衣, 反而上火而生內熱。

刮痧祛邪通經

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 它以中醫經絡皮部理論為基礎, 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 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脹玉衡》一書, 完整地記錄了各類痧症百餘種及其治則。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復刮動、摩擦患者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刮痧可使經絡穴位處充血, 改善局部微循環, 是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的方法,

可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現代科學證明, 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 促進血液迴圈, 對於高血壓、肌肉酸痛等有立竿見影之效。 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方法簡便易行, 可以自己刮, 不一定要刮出“痧”。 44歲的褚女士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 常常身心疲憊。 遵醫囑她開始刮痧, 每天把鬧鐘定在早晨6點, 醒來後在床上半躺半坐10多分鐘, 用砭石刮痧板刮面部、頭部, 並在太陽、睛明、百會、風池等穴位做按壓。 刮按之後她感覺頭腦清醒、舒適, 洗漱後再喝200~300毫升白開水。 自從堅持自我刮痧後, 她每天總能精神飽滿、身心愉悅地面對所有事情。

梳頭通暢血脈

春天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

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 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 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 循環系統功能加強, 代謝旺盛, 生長迅速。 早在隋朝, 名醫巢元方就指出, 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的作用。 晉朝嵇康在其所著的《養生論》中說:“春三月, 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中醫認為, 人體內外上下、臟腑器官的相互聯繫、氣血調和, 均要靠人體經絡起傳導作用。 經絡彙集於頭部, 通過梳頭, 可以疏通氣血, 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作用。 春季梳頭正是符合春季養生健體的要求, 可通達陽氣、宣行鬱滯、疏利氣血, 當然也能強健體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