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巧治腎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婦科病懷孕後噁心、嘔吐,中醫能調理嗎
妊娠嘔吐又有“惡阻”“子病”“病兒”“阻病”等稱謂。 是指女性懷孕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厭食或食入即吐的一種生理現象。 妊娠嘔吐病證名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導致妊娠嘔吐的原因不外虛實兩個方面, 邪實多因肝火犯胃, 飲停胃脘;正虛多為胃氣虛弱, 胃陽不振或胃陰不足。 然病因雖不相同, 但其主要病變機理, 不外脾虛胃弱, 清陽不升, 濁氣不降, 反隨上逆之沖氣而作嘔。 治療妊娠嘔吐應遵《臨證指南》“納食主胃, 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 胃宜降則和”。 《吳醫匯講》“治脾之法, 莫精於升降”之訓,
防治方法
取巨闕穴、金津和玉液穴。 施術前給孕婦做好解釋工作, 打消其恐懼心理, 令其取側臥位全身放鬆, 自然張口並將舌尖抬起頂至上齶, 暴露出舌下系帶兩側之金津、玉液, 術者手持2寸毫針或一次性注射器的針頭對準金津、玉液穴位處暴怒、深色淺表靜脈快速、準確點刺放血各3、5滴, 將血跡吐出後用涼白開水漱口即可。 將巨闕穴位置(位於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上6寸處)及艾條溫和灸方法(術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筆寫字狀, 拿灸用純艾條使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 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
方中金津、玉液位於舌下兩筋上, 為經外奇穴。 《靈樞·經脈》言:“脾足太陰之脈, 入腹屬脾絡胃, 上膈, 挾咽, 連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 複從胃, 別上膈, 注心中”“是動則病舌本強, 食則嘔……”脾胃互為表裡, 經脈互相聯屬, 生理上脾升胃降, 維持中焦正常氣機功能。 若脾不能升而胃不降反上逆則嘔吐發作, 取舌下之金津、玉液點刺放血具有升其脾氣而降其胃氣平其沖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