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的误区-别再忽略了煎药的方法
中药配药繁多复杂, 连煎药的过程也是如此。 武火, 文火夹杂着熬药, 有的药物要先放, 有些则后方, 有些药熬制之时要加入药引子,
《伤寒论》对药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视, 其煎药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 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药方法, 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广大中医师在处方医嘱时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中医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
1.加酒同煎法如炙甘草汤, 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 水八升, 同煎。 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 助行药势、宣痹通阳。 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 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 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 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 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 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
2.加蜜同煎法如陷胸丸, 以白蜜二合, 水二升, 煮取一升,
3.米熟则汤成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 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 米熟则汤成, 目的在于取稼穑之品粳米甘平之性, 在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的同时, 缓其方中其它药物之寒降性能, 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
中药的神奇, 不仅仅在于用药的配方, 更在于对每一个病人的辩证论治和熬药时候对每一种药性的准确把握, 什么药是需要通过药引子来通达药性的, 什么药是走散之性, 是需要后放的, 这些都需要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