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少時多運動 老來不“骨脆”

老人輕輕摔一跤就導致股骨頸骨骨折?這都是骨質疏鬆症惹的禍。 早期的骨質疏鬆很可能僅僅是腰酸背痛, 很容易被忽視, 而疾病進展到嚴重的時候, 隨便打個噴嚏, 都能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科副主任丁悅教授提醒市民, 預防骨質疏鬆要從年輕時做起, 多做運動多曬太陽, 年輕時打好基礎, 上了年紀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高危人群注意

及時監測骨密度

丁悅介紹, 骨質疏鬆症可謂是骨骼的“隱形殺手”。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病人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

只有少部分人會出現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 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等等全身骨痛症狀, 但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或者關節炎等退變性疾病。 甚至, 很多病人直到出現骨折, 才查處嚴重骨質疏鬆。

丁悅表示, 對於沒有發生骨折的患者,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需要進行雙能X線檢查檢測骨密度, 這是確診骨質疏鬆症的“金標準”。 老齡、女性絕經、脆性骨折家族史, 以及吸煙、過量飲酒、飲過多含咖啡因的飲料、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高鈉飲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 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防骨質疏鬆

青少年期就加強運動

骨質疏鬆, 其實就是骨質流失的過程。 為了更好的“防骨折于未然”,

丁悅提醒, 成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預防需要注意:一是儘量延緩骨量丟失的速率和程度, 可以採取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圍絕經期婦女也可以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二是預防骨質疏鬆患者發生骨折, 避免骨折的危險因素, 可明顯降低骨折發生率。

丁悅還提到, 青少年時期骨頭的品質越好, 老了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越低。 因此, 應當從青少年期就加強運動、保證足夠的鈣質攝入, 同時防止和積極治療各種疾病, 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與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等, 防止各種性腺功能障礙性疾病和生長發育性疾病;避免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 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

如若確診了骨質疏鬆症, 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治療,

以求將骨折風險降到最低。 丁悅指出, 抗骨質疏鬆治療主要包括基礎措施和藥物治療。 基礎措施需要注重調整生活方式, 如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注意適當戶外活動、避免嗜煙、酗酒和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採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

另外, 需注意攝入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丁悅提到, 鈣劑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 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鈣約400mg, 故平均每日應補充的元素鈣量為500mg~600mg;維生素D治療骨質疏鬆症時劑量為800~1200IU, 建議老年人血清25OHD水準應保持在30ng/ml(75nmol/L)以上, 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

患骨質疏鬆

不要為防骨折而不運動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 有些患者因為擔心骨折,

小心謹慎, 不再進行任何體育運動, 這其實是錯誤的。 防治骨質疏鬆, 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 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迴圈, 增強骨密度, 減緩骨質疏鬆的進程。 戶外陽光下活動, 還能增強維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 長期臥床和靜坐, 非但不能控制骨質疏鬆症, 還會加速骨質疏鬆症的發展。 跌倒確實是骨折的一個風險因素, 有效的鍛煉能減少跌倒的發生, 進一步降低骨折的風險。 然而, 不摔倒並不等於不會骨折。 嚴重骨質疏鬆時, 可能隨隨便便打個噴嚏, 都能發生椎體的壓縮性骨折。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劉文琴、張陽、林偉吟、李仕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