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人生應該有點盼頭

二十來歲, 考上大學, 整日學習卻因看不清前路而陷入迷茫;四十多歲, 工作了十幾二十年, 日復一日的朝九晚五, 沒完沒了的家長里短, 不禁開始憂慮“人生還有什麼可能性”;六十多歲, 退休在家, 職業角色的喪失讓自己無事可忙, 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對未來無所希冀、沒有盼頭, 是很多人在不同人生階段必然會面對的問題。

所謂的“盼頭”, 從心理學角度看, 就是“希望感”。 生活中, 我們常說對人生要有希望, 來鼓勵、激勵那些無可奈何、無所事事、無助無望的人。 不少人覺得“希望”這個詞非常空泛、虛無, 只是一種敷衍的安慰。

但在心理學家看來, 充滿希望感、對人生有所期盼的人不僅活得更加快樂, 還能收穫更充實而有益的生活。 例如, 希望感強的孩子, 學業成績會更好一些, 且在未來獲得的學位也要高一些;高希望感的人對痛苦的容忍水準更高, 且更願意用積極、正確的態度去尋找治療疾病、緩解病痛的方法。 顯然, 懷抱希望能促進積極的事件發生。 相反, 那些沒有希望感的人常常得過且過, 不願意嘗試、挑戰、冒險, 所以得不到成長, 於是活得更糟, 越來越無能、無望。

莎士比亞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 白晝總會到來。 ”希望, 就是這樣一件美好的東西, 它讓人振奮精神, 繼續為生活付出努力。 當看不清前路, 對未來無欲無望時,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建立起希望的燈塔,

照亮前行的方向。 第一步, 要誠實、勇敢地面對自己。 很多時候, 我們不是“無所想”, 而是“不敢想”。 想要的東西太多、太好以至於實現起來太難而乾脆放棄。 尋找希望感, 我們必須明確自己期盼什麼。 大膽說出自己想要的, 不論是一次旅行、一個愛人、讀完一本書還是薪酬、職位的提升, 認真思索、認清想要的生活, 讓人生目標變清晰, “看見”之後, 我們才會真正行動。 第二步, 目標分解。 有了方向以後, 就要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到達。 細化目標, 不僅實現起來更容易, 而且會給人“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感和成就感。 第三步, 堅持比什麼都重要。 半途而廢、遇難則退的人會活得更輕鬆一些, 但很難會對未來抱有積極樂觀的想像,
因為他們也沒做成過什麼。 堅持讓人自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 也相信自己有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