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喂藥
近日, 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喂服藥片而窒息。 良藥大多苦口, 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 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吃起藥來更費勁。 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混進食物中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錯誤的喂藥方法, 最常見的有三種:暴力灌藥、欺騙式喂藥以及把藥混進奶或果汁等食物中。
暴力喂藥的危害不言而喻, 家長捏住孩子鼻子或撬開牙齒強行灌藥, 孩子恐懼地大哭, 這樣藥物很可能會嗆入氣管, 引發危險。
欺騙式喂藥就是哄騙孩子說藥是甜的。
還有一部分家長將藥一概加入果汁、牛奶、果醬等食物中, 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服下藥物。 這招兒看似高明, 實則大有隱患。 不是所有藥物都可以加入奶、果汁等食物中服用。 這與藥物本身的性質和制藥的工藝有關。 比如, 用于兒童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治療的藥物——孟魯司特鈉顆粒, 其說明書就要求藥物“與室溫或冷的軟性食物(如蘋果醬)混合服用, 或溶解于一茶匙室溫或冷的嬰兒配方奶粉或母乳服用”。 而有的藥物就不能與奶、果汁等同服, 比如鈣劑。 因此, 說明書有明確描述要求的按要求服用, 說明書沒有相關描述或者無法按說明書要求服用的,
首選液體、粉末或顆粒藥物
選擇合適的口服藥物是正確喂藥的第一步。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劑型。 口服藥物劑型通常包括液體的、粉末或小顆粒的、片狀的、膠囊的等等。 對3歲以下兒童來說, 液體、粉末或小顆粒形態的藥物形式比較方便孩子服用。 但很多兒童需要的藥物沒有這些友好的劑型, 這時我們就只能選擇其他劑型, 比如藥片或膠囊。 如果是普通的片/膠囊劑, 可以碾碎或打開服用。 需注意的是, 看上去沒啥差別的片/膠囊, 其內在成分千差萬別。 有些藥片可以快速轉變為液體, 如分散片可快速溶化在水中, 對3歲以下兒童也是適用的。 務必注意, 帶有“緩釋”“控釋”“腸溶”字樣的片/膠囊劑,
其次是優選孩子喜歡的口味。 比如同樣成分的溶液, 橘子口味的比未經遮蓋的苦澀口感的溶液更易于接受。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竅門:通常藥物名稱中帶“小兒”和“兒童”字樣的, 或者藥物適應癥中有“用于兒童/小兒……”等描述的, 都是專為兒童設計的藥物。 它們在劑型、口感上都關注了孩子的適用性, 方便孩子服用。
不同藥物喂法不同
選好藥物后, 還需讓孩子正確地把藥吃下去。 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吃藥, 喂藥工具很重要。 推薦大家使用帶刻度的滴管、注射器、喂藥器和量杯, 這些工具可以用來直接喂, 也可以配合小勺喂。 一般來說,
口服滴劑可以直接滴入口中吞服。 不愿配合的兒童, 也可將藥物滴入小勺后喂服, 再用少量水加入小勺中, “洗洗”小勺, 給孩子喂下。 咀嚼片的口感不錯, 2歲以上的孩子通常都易于接受。 泡騰片劑應該用水將藥片完全溶解后再喂服, 千萬不能讓孩子直接吞服或含服泡騰片, 以免藥片在口腔和胃腸道內迅速釋放大量氣體, 刺激甚至傷害孩子。 膠囊劑總的來說不推薦給3歲以下兒童使用。
給新生兒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喂藥時, 應將寶寶抱于胸前, 用手臂支起頭部, 以防因其后仰而使藥物被吸入氣管中。 裝有藥的滴管等從寶寶嘴角順口頰滴入, 可待寶寶把藥吞咽下后再拿出滴管。 大一些的寶寶會各種花式拒絕吃藥。 家長可以在平時利用玩游戲、讀繪本等方式向孩子傳達“藥物進入我們的身體, 能幫助我們戰勝疾病”的觀念, 還可以給寶寶樹立熟識的小哥哥小姐姐勇敢服藥的英雄形象。 當然還可以在孩子服藥后, 給予適當的獎勵。 這些都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孩子順利服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