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帕金森:要積極面對的“長壽”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常見致殘性疾病,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 我國是帕金森病患者高發國家之一, 全世界目前有500萬名帕金森患者, 其中60%在中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神經科孫聖剛教授表示, 帕金森病並不可怕, 通過早發現, 早治療, 可以改善症狀, 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同時, 呼籲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單獨開設帕金森病專病門診(簡稱‘PD門診’)。

據介紹, 帕金森病早期症狀分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其中運動症狀主要表現為動作緩慢、難做出精細動作、靜止性顫抖等,

非運動症狀常見表現為嗅覺功能減速、抑鬱、睡眠障礙、長期便秘、莫名的頭昏疲乏、癡呆等。 值得注意的是, 帕金森患者伴有抑鬱的比例較高, 醫學統計資料顯示, 目前已經達到40%。

帕金森病發病常見於中老年人, 一般來說, 年齡越大, 發病率越高。 但近年來, 帕金森病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孫聖剛表示, 80%左右的帕金森患者找不到致病原因, 剩下約20%的帕金森患者通過檢測可以找到致病原因。 如果正常人反復腦部外傷, 長期接觸百草枯等農藥, 日常飲用含有錳物質的井水, 容易誘發帕金森病。

從初次確診患帕金森病到患者死亡, 時間大約在15年到20年之間, 因此帕金森也被戲稱為“長壽”病。 “全世界都在積極攻克帕金森病。

雖然目前尚沒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 但是通過合理的治療辦法, 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甚至出現患者從出現顫抖症狀到恢復正常人行動狀態的‘戲劇性’變化。 ”孫聖剛介紹, 我國目前有六大類藥物, 綜合患者年齡、職業、病情、經濟狀況等因素, 提供結合短期治療目標和長期治療規劃的個性化方案, 通俗來說, 就是“一個人一個治療辦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率先在國內開設PD門診。 PD門診每年服務一萬多名帕金森患者, 通過早期發現、早期管理、中期協調、晚期治療, 獲得相對較好的生活品質。 孫聖剛表示:“開設PD門診, 可以把患者的資料收集起來, 説明提高診治水準。 而且, 帕金森患者用藥後, 需要一套嚴格的評分評定,

PD門診可以提供專門的輔助評分資料, 持續跟蹤、記錄患者情況。 ”

據瞭解, 4月11日下午兩點半, 孫聖剛攜協和醫院PD門診專科醫生將在協和醫院教學樓2樓舉辦一場PD健康講座, 歡迎廣大市民前來免費聆聽、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