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手骨折後如何康復鍛煉

很多人都骨折之後一直很害怕鍛煉, 同樣也害怕再次出現損傷, 其實在進行骨折的手術之後, 我們首先可以適當的鍛煉一下我們的身體, 因為骨折不是一個姿勢不動的, 在骨折的時候也會身體固定夾板, 其他的關節部位還是可以恢復的, 否則的話如果長時間一個姿勢不動, 這樣是很容易影響到走路。

骨折鍛煉的作用有哪些呢

骨折的術後恢復情況可將骨折的鍛煉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 早期階段在骨折後1-2周內, 功能鍛煉以患肢肌主動舒縮為主, 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迴圈, 消除腫脹, 防止肌萎縮。 中期階段在骨折2周以後, 此期比開始進行骨折上、下關節活動。

目的是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 晚期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淮, 外因定已拆除。 此期繼續加強骨折周圍及全身關節的活動, 促進關節活動範圍和肌力的恢復。

骨折後鍛煉有三大好處:

第一, 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 骨折後, 骨折處的軟組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 傷肢會出現腫塊。 腫塊如果不及時消除, 就會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 甚至變硬。 這種粘連還會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

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 所以骨折後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骨折周圍的關節活動得不如以前, 有的甚至腫脹出現畸形。 而通過功能鍛煉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二, 促進骨折癒合。 通過功能鍛煉, 傷肢肌肉進行反復舒縮活動, 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 骨折縫隙變小, 骨折部更為穩定, 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 促進骨折的癒合。 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 也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第三, 預防血栓形成。 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 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 血循環會變慢, 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易形成血栓。 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 如果血栓較大, 從血管壁脫落下來, 隨血液進入全身迴圈,

可導致心、腦、肺等重要器官梗塞, 甚至引起猝死。 而通過功能鍛煉, 可以使傷處周圍血管壁的彈性增強, 使血液迴圈通暢, 預防血栓形成。

骨折後鍛煉非常重要, 骨折的治療並不是簡單的復位、固定、等待康復就可以的, 鍛煉在骨折的治療中也是有著不小的作用,

因此骨折治療又有"三分治療, 七分鍛煉"的說法。

鍛煉的好處很多, 不但可以幫助康復, 還能夠讓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骨折後進行鍛煉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分為三個時期, 在不同的時期進行合理的鍛煉可促進骨折癒合, 防止發生關節僵硬和粘連, 對患者的康復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