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壓力大五個表現

遇到壓力時, 有人對抗, 有人逃避, 這是身體對外界刺激做出的直接反應。 英國《每日郵報》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 身體面對壓力做出的反應共有以下五類。

對抗與逃避。 面對壓力時, 大腦釋放出一種激素, 導致肌肉緊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這類反應常見於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壓力事件, 如丟了工作、親人去世等。 此時, 對抗者選擇迎難而上, 逃避者選擇遠離。

默默承受。 主要表現為既不對抗也不逃避, 而是默默承受壓力。 長此以往, 易致各種疾病, 如心臟病、消化系統疾病等。

反應遲鈍。 面對壓力, 有些人像被凍住了,

無法做出任何行動反應。 但壓力引發的生理反應不會停滯, 因此帶來的慢性壓力傷害仍存在。

情緒超載。 突然且過大的壓力會導致一個人出現慌亂情緒。 美國祖克爾-希爾賽德醫院臨床心理醫生柯帝士·賴辛格博士說, 就像一頭鹿被置於聚光燈下, 會不知所措。 一旦人體無法承受同時襲來的過多情感, 就可能患病。

極度疲憊。 賴辛格博士說, 為提供更多能量應對壓力, 大腦會自發調動大量葡萄糖。 當大腦耗能過多, 人就會感到疲憊、困倦。 此時, 只有即刻的睡眠才能補充消耗過多的能量。 通常, 嬰幼兒出現這種反應較多。 因為兒童的抗壓“資源”較少, 只能靠睡眠應對壓力。 對這類人而言, 儲存的能量越多, 抗壓能力越強。

但需提醒, 嗜睡也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 應予以區別。

事實上, 無論是哪種反應人群, 應對壓力時, 選擇睡一覺都是好方法。 美國倫諾克斯山醫院睡眠醫療中心主任史蒂芬·菲斯利弗博士說, 睡覺比喝酒等解壓方法好很多。 (張 芳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