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Tǎ Ròu
【英文名】Otter as food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水獺、江獺、小爪水獺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utra lutra Linnaeus2.Lutra perspicillata Geoffroy3.Aonyx cinerea Illiger
採收和儲藏:宰殺後, 剝皮, 剖腹, 除去內臟, 取肉鮮用或置通風陰乾。
【性味】味甘;鹹;性寒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益陰清熱;和血通經;利水通便。 主主治虛勞咳嗽;勞熱骨蒸;時疫溫病;水腫脹滿;經閉;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適量;或炙幹入散劑。 外用:適量, 煆存性研末敷。
【注意】1.《本草經集注》:其肉不可與兔肉雜食。 2.《本草圖經》:消陽氣, 不益男子, 宜少食。 3.《飲食須知》:勿同橙、橘、雞肉、雞子、兔肉食。 4.《醫林纂要·藥性》:忌柿同食。
【附方】①治寒熱毒風水虛脹:水獺一頭, 剝去皮和五臟骨頭尾等, 炙令幹, 杵末。 水下方寸匕, 日二服。 (《食療本草》)②治折傷:水獺一個, 用罐子納, 以泥固濟, 放幹, 燒灰細末, 以黃米煮粥, 於傷處攤, 以水獺一錢末, 粥上摻, 便用帛子裹系, 止疼痛。 (《經驗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