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全身發麻抽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當患者出現全身發麻抽搐的情況的時候, 多是由於癲癇病導致的。 癲癇病是一種精神失常引起的疾病, 主要是由於自己精神抑鬱或者是受到過大的刺激, 導致的精神出現障礙。 出現癲癇病情況的病人, 平時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 不要過於悲傷或者是過於壓抑, 飲食上也要注意清淡衛生。

癲病, 中醫病名。 是一種精神失常疾病, 系由七情內傷, 飲食失節, 稟賦不足, 致痰氣鬱結, 使髒氣不平, 陰陽失調, 閉塞心竅, 神機逆亂。 其病位在心, 與肝膽脾胃關係密切。 癲病以精神抑鬱, 表情淡漠, 沉默癡呆, 語無倫次, 靜而多喜為特徵, 治以理氣解鬱, 暢達氣機為其大法。

癲病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癲病是精神失常的疾患。 西醫學精神分裂症、抑鬱症, 其臨床表現與本病證類似者, 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

1. 七情內傷

多因惱怒鬱憤不解, 肝失疏泄, 膽氣不平, 心膽失調,

心神擾亂而發病;或肝郁不解, 氣鬱痰結, 阻塞心竅而發病;或肝氣鬱滯, 氣失暢達, 血行凝滯, 致氣滯血瘀, 或痰瘀互結, 氣血不能上榮腦髓, 神機失用而發病。

2飲食失節

嗜食肥甘厚味, 脾胃運化失司, 聚濕生痰, 痰濁內生, 或痰氣互結, 阻痹神明, 或與瘀血相伍, 痹阻心竅, 均致神志失常而發病。

3.先天不足

胎兒在母腹中稟賦異常, 髒氣不平, 生後一有所觸, 遭遇情志刺激, 則氣機逆亂, 陰陽失調, 神機失常而發病。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癲病初期以情感障礙為主, 表現情感淡漠, 生活懶散, 少與人交往, 喜靜惡動。 若病情進一步發展, 可出現思維障礙, 情緒低下, 沉默寡言, 學習成績下降, 直至喪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進一步發展, 病情更甚者, 可出現淡漠不知, 喃喃自語, 終日閉戶, 不知饑飽。 還當辨病性虛實, 初病屬實, 久病則多虛實夾雜。 癲病為氣鬱、痰阻、血瘀, 久延則脾氣心血虧耗。

二、 治療原則

本病初期多以邪實為主, 治當理氣解鬱, 暢達神機, 降(泄)火豁痰, 化瘀通竅。 後期以正虛為主, 治當補益心脾,

育陰養血, 調整陰陽。

三、證治分類

1.痰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 表情淡漠, 沉默癡呆, 時時太息, 言語無序, 或喃喃自語, 多疑多慮, 喜怒無常, 穢潔不分, 不思飲食, 舌紅苔膩而白, 脈弦滑。

治法:理氣解鬱, 化痰醒神。

方藥:逍遙散合順氣導痰東加減。

常用藥: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甘草、枳實、木香、香附、半夏、陳皮、陳膽星、郁金、石菖蒲。

2.心脾兩虛

症狀:神思恍惚, 魂夢顛倒, 心悸易驚, 善悲欲哭, 肢體困乏, 飲食銳減, 言語無序, 舌淡苔薄白, 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 養心安神。

方藥:養心湯合越鞠丸加減。

常用藥:人參、黃芪、甘草、香附、神曲、蒼術、茯苓、當歸、川芎、遠志、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