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骨折恢復期的中醫食療調理方

中醫調理骨折, 可以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 骨折患者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 根據病情的發展, 配以不同的食物,

以促進血腫吸收及骨痂生成。
早期(1~2周)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 經絡不通, 氣血阻滯, 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
飲食配合:以清淡為主, 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忌食酸辣、燥熱、油膩, 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 如骨頭湯、肥雞、燉甲魚等, 否則瘀血積滯, 難以消散, 必致拖延病程, 使骨痂生長遲緩, 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在此階段, 食療可用三七10克, 當歸10克, 肉鴿1只, 共燉熟爛, 湯肉並進, 每日1次, 連續7~10天。
中期(2~4周) 瘀腫大部分吸收, 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
飲食配合: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 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 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 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及蛋白質。
食療可用當歸10克, 骨碎補15克, 續斷10克, 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 燉煮1小時以上, 湯肉共進, 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 受傷5周以後, 骨折部位腫脹基本吸收, 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 此為骨折後期。 治療宜補, 通過補益肝腎氣血, 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 以及舒筋活絡, 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 恢復往日的功能。
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甲魚等, 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等。 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 骨碎補15克, 續斷10克, 薏苡仁50克。 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 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 每日1次, 7天為1療程。 每1療程間隔3~5天, 可用3~4個療程。

在康復過程中, 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忌多吃肉骨頭 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 骨折患者多吃肉骨頭, 非但不能促進骨折早期癒合, 反而會使癒合時間推遲。 究其原因, 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 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 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

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而肉骨頭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鈣。 若骨折後大量攝入, 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 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 所以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 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 有刺激食欲作用, 少吃無妨。
忌偏食 骨折患者, 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 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 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 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是營養要全面。
忌不易消化之物 食物既要營養豐富, 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 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易消化食物, 宜多吃水果、蔬菜。
忌喝水少 臥床骨折患者,
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 行動十分不便, 因此就儘量少喝水, 以減少小便次數, 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 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 如臥床患者活動少, 腸蠕動減弱, 再加上飲水減少, 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 長期臥床, 小便瀦留, 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 所以, 臥床骨折患者想喝水就喝, 不必顧慮重重。
骨折患者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 這些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 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 經測定, 骨折後患者體內上述物質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 因此, 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 可能有利於癒合。 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麵粉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患者可適當多吃。 除此以外, 也可服用含有這些物質的藥物。
最後, 特別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 有人以為骨折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癒合。 但科學研究發現, 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 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患者, 還有引起血鈣增高、血磷降低的潛在危險。 對於骨折患者來說, 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 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 加強功能鍛煉和儘早活動, 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 加速斷骨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