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胳膊乏力沒勁怎么回事

當提重物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胳膊變得沒有勁, 還會伴隨著乏力狀態, 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才可以適當的去緩解自己的臨床表現, 應該要去服用一些中藥材, 這才可以去改善自己的狀況, 而且也不會讓自己的身體因此出現一些副作用, 最關鍵的就是會讓自己徹底擺脫亞健康的情況。

氣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 或后天失養, [1]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 或久病不復, 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 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從病發原因、癥狀和脈象來對照現代醫學, 氣虛同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

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 五臟功能低下, 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 在調治上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行辨證診治的原則和方法, 進行心、肝、脾、肺、腎整體調理, 使機體有規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復制、逐漸恢復元氣, 也就把亞健康狀態轉化為健康。

氣虛與氣陷的聯系與區別

氣虛與氣陷都是氣病中屬于虛的病理變化, 但兩者同中有別。

1.氣虛病涉五臟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屬于人體精氣的范疇。 人體精氣分別藏于五臟, 故《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

藏精氣而不瀉也”。 因而, 從氣的來源看, 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 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與后天之精氣二方面。 而從氣的生成與臟腑之關系來看, 則五臟皆藏精氣, 尤以肺脾腎為重要。

氣虛與五臟氣虛。 氣虛是指臟腑機能衰退, 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狀態,

由此會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 但由于氣藏于五臟, 通常情況下, 氣虛必然與該臟的功能相互聯系, 《素問·方盛衰論》描述了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心氣虛、肝氣虛所致夢境不同的情形。 因此, 氣虛這一病理學概念應當包括五臟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