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概述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是由於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肥厚、擴大,
甚至發生右心衰竭的心臟病。
病因
一、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最為多見,
約占80%-90%,
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塵肺、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等。
二、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嚴重的脊椎後、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形成術後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
以及神經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質炎。
三、肺血管疾病。
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 廣泛或反復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 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
症狀
本病發展緩慢,
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種症狀和體征外,
主要是逐步出現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損害的徵象。
按其功能的代償期與失代償期進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償期(包括緩解期)。
慢性咳嗽、咳痰、氣急,
活動後可感心悸、呼吸困難、下肢輕微浮腫,
下午明顯,
次晨消失。
二、肺、心功能失代償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主要表現以呼吸衰竭為主,
有或無心力衰竭,
或出現心律失常。
檢查
一、X線檢查:除肺、胸基礎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徵外,
尚可有肺動脈高壓征;右心室增大征。
二、心電圖檢查:主要表現有右心室肥大的改變。
三、心電向量圖檢查:主要表現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的圖形
四、超聲心動圖檢查。
五、肺阻抗血流圖及其微分圖檢查。
六、血氣分析。
七、血液檢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可升高。 全血粘度及血漿粘度可增加, 紅細胞電泳時間常延長;合併感染時, 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加。
八、其他:肺功能檢查對早期或緩解期肺心病人有意義。 痰細菌學檢查對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可以指導抗生素的選用。
治療
一、急性加重期。
(一)控制感染:參考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
選用廣譜抗生素時必須注意可能的繼發真菌感染。
(二)通暢呼吸道,
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
(三)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與其他心臟病心力竭的治療有其不同之處,
(四)控制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經過治療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後可自行消失。 如果持續存在可根據心律失常的類型選用藥物。
(五)加強護理工作:本病多急重、反復發作, 多次住院, 造成病人及家屬思想、精神上和經濟上的極大負擔, 加強心理護理, 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信心, 配合醫療十分重要。
二、緩解期。
原則上是採用中西藥結合的綜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