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霧伏頻發 反復咳嗽怎麼辦?

今年,抗擊霧霾各方在行動,寒冬中愛的暖流彙聚成別樣風景!在這樣的天氣中,咳嗽不乏其人。有人咳痰,有人乾咳,有人更是反復遷延不愈。也許大多數人覺得咳嗽就是一時不舒服的感受,隨便吃點藥就可以應付了事,但是咳嗽涉及病因眾多,霧霾在其中究竟起到什麼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而臨床診治咳嗽如果分清楚原因對症下藥,效果往往柳暗花明。

常見的咳嗽綜合治

臨床上咳嗽的類型種類繁多,這就需要專業的辨證治療,對於患者來說應該及時就診。

咳嗽一大原因是病毒性感冒,多在流感季節發作,這是因為流感病毒多在每年12月-2月流行,而這類咳嗽多是因為在過度勞累、受涼,甚至在情感創傷後導致免疫力下降時暴發。從中醫角度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體虛”是寄居、侵襲人體的病毒得以發作的主要原因,對於經常透支身體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需要注意防護、消毒、隔離,尤其在學校等公共場所,才能有效控制進展。對於此類咳嗽的防治,《黃帝內經》教給我們法寶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充分休息,養足精神往往是治療或預防它的重要武器。

咳嗽的另一種類型是中醫辨證的“寒包火”。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提高,室內溫度與外界形成巨大反差。在強烈的溫差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往往不能隨之相適應,加之現在都市人內熱重的較多,內火召風,很容易出現感冒、咳嗽。從中醫講急則治標,其核心病機是“表閉不通”,輕者喝點姜湯出點汗就可以好,嚴重點及時喝點中藥幫助發汗,典型的方劑就是麻杏石甘東加減。當然冬季應寒反暖,陽氣外泄,“冬不藏精”而傷陰,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抵抗力才是根本措施。

特殊的咳嗽對症治

①感冒經過輸液、吃西藥後發燒減輕,或者體溫降至正常,但是一周左右後出現咳嗽,並伴有咽癢不適,這類咳嗽稱為“感染後咳嗽”。這類病人目前比較多見,長的會遷延一兩年咳嗽不見好轉,追問病史多是感冒後殘留,我個人的經驗一般是在三服藥之內可以緩解,但看准它、識准症很重要。

②咳嗽、咽癢並伴有反酸、燒心,胸骨後不適感,多是因為消化系統的胃食管反流病所致,這類咳嗽稱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加用抑酸藥,一般可以很快緩解;這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病例,一個老太太主訴咳嗽多年,據她自己介紹跑遍了京城好多醫院的呼吸科一直沒什麼效果,後來多問了一句你有“反酸燒心嗎?”加用抑酸藥多年的咳嗽咽癢不適就徹底好了,中醫辨治可用左金丸、失笑散及當歸芍藥散等思路。

③還有一種情況臨床也不少見:除咳嗽、咳痰外,並伴有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頻繁清嗓、鼻後滴流,這類咳嗽稱為“鼻後滴流綜合征”或“上氣道咳嗽綜合”,一般需要五官專科治療。我的一個患者找我看咳嗽,她特別強調“老覺得鼻後滴流”,通過“鼻後滴”中醫靶方用藥治療,她的咳嗽明顯緩解,這類患者部分人群重疊精神症狀,可酌加緩解情緒的藥,如綠萼梅、合歡皮、四逆散等,效果會更好。

④還有一類咳嗽常表現為:日間咳嗽,專注於某一事物及夜間休息時咳嗽消失,常伴隨焦慮症狀,這類咳嗽叫“心理性咳嗽”,多是因為嚴重心理問題或有意清喉引起,除了輔以心理諮詢或精神干預治療,可用中醫調神志專方治療比直接治療咳嗽效果要好,可用逍遙散或四逆散加減。

⑤臨床還有一類咳嗽不得不提,很容易誤診,咳嗽往往是其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無明顯喘息、氣促等症狀或體征,這類咳嗽細問其特徵常為:刺激性乾咳,咳嗽還比較劇烈,夜間咳嗽多見。在感冒、冷空氣、灰塵、油煙等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往往在年輕人中多見。針對這類表現,我常建議患者加做支氣管激發試驗,結果一般是陽性,這類咳嗽叫“咳嗽變異性哮喘”,它的本質是哮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哮喘,是以慢性咳嗽為唯一臨床症狀,“咳嗽”遮蓋了“喘”的症狀,臨床按照“喘”治療,效果會比較好。中醫可以考慮用射干麻黃東加減,這類患者嚴重的時候需要配合解痙平喘或者加用激素。

個別的咳嗽辨別治

當然對於咳嗽辨治,臨床還有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表現:咳而遺尿,一咳嗽就會出現小便或尿失禁,針對這種情況也需要細細辨別,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其一往往是年老體弱和產後之婦女,除咳嗽遺尿外,往往兼有頭暈乏力,胸滿心煩,心悸氣短,脈弦滑無力等症,這類咳嗽屬於《黃帝內經》“三焦咳”,可用補中益氣湯、或用生脈散加當歸、白術、柴胡、黃芩等,其二會伴有腰酸背痛,這類病人面色常微微發黑,這類咳嗽屬於《黃帝內經》“腎咳”,可用八味地黃丸加五味子、車前子、懷牛膝以培補腎氣。第三屬於實證:痰熱閉肺,膀胱氣化失司,可用清熱化痰的方法,方用清氣化痰丸加提壺揭蓋法。

無論霧霾刺激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除了需要及時就診、專業治療外,我們自己也可以既病防變、未病先防。對於咳嗽的預防,首先應注意氣候變化,防寒保暖,飲食不宜太過肥膩、辛辣,嗜酒和吸煙等不良習慣尤當戒除,避免刺激性氣體傷肺。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抗病能力。易感冒者,可配合按摩迎香穴,艾灸足三裡穴。慢性咳嗽反復發作者,可適當多吃梨、蘿蔔、山藥、百合、杏仁、荸薺、枇杷等食物,注意勞逸結合。

文/吳義春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