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身為男孩母親的別樣收穫

正讀高一的兒子週末去初中同學家玩了一下午, 回到家, 就眉飛色舞地向我描述他和小夥伴們都聊了些什麼。 說他們聊了“世界線”,

還聊了各自所讀高中的情況, 說鄭小夥伴的學校“太好了”——因為“有藝術課!”兒子因此顯得有點後悔, 說自己當初怎麼沒考這所學校呢?又說劉小夥伴寫作業的速度“快得驚人”, 然後像是下決心一樣地說:“從今天起我要練習加快寫作業速度……”

這樣說著, 他的眼睛因為興奮而閃閃發光。 我也有些激動, 在他講述時, 我間或問他問題, 比如什麼是“世界線”, 以及小夥伴的寫作業速度怎麼就那麼快?等等。

其實, 這樣的交流在我們母子間經常進行。 從他牙牙學語時直到現在, 每當他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 或是參加了某個活動, 如看了場電影, 聽了次音樂會, 抑或只是上了一天的課, 或者如現在這樣, 一周住校生活結束回到家來,

即便他沒主動說, 我也習慣了要問問他。 我想知道, 他在我不在身邊的場合下經歷了什麼, 我更想知道因此帶給他怎樣的心路歷程。 這樣的交流在溝通良好的其他母子間或許也經常進行, 但, 我的初衷或許稍有不同, 那就是, 我想將我曾經缺失的一課補上。 從小, 我就對男孩子的成長充滿了好奇, 這多少與我哥哥有關。 我小學還沒畢業時, 哥哥就考進了大學。 記得從他讀高中時起, 每逢寒暑假, 哥哥的同學們常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地來我家, 和哥哥在客廳裡聊天。 作為一個小屁孩, 我自知無資格參與他們的談話, 在我眼裡儼然像成人一樣的他們也一定沒將我放在眼裡, 我只是躲在自己的房間偷偷地聽著客廳裡他們在聊什麼。
有好多字眼我聽不懂, 但是能大致分辨得出那多是與物理、天文以及歷史, 還有當時社會流行的話題有關。 也許在大人們眼裡, 他們的話很幼稚、觀點很片面, 但足以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上了初中後, 因為女孩子只跟女孩子玩, 我一直希望能在同齡的女伴中找到像哥哥同學那樣的同道者, 哪怕跟我聊聊相對論到底是什麼?最起碼, 《紅樓夢》、果戈裡、契柯夫也好, 而不要只是聊“在的確良襯衣後襟紮兩道褶能顯腰身”以及辮子怎樣編才更像誰。 可是, 後來我終於有了一個能一起聊《讀者文摘》、席慕蓉、三毛的小女伴, 但那種小女兒情態, 與哥哥跟同學們間談話的深度和廣度無從相比。

除此之外, 哥哥跟他的同學們騎上車離開家,

說是去游泳或者去電影院看電影時, 也令我感到悲傷。 我, 直到上了高中, 都被母親限制著騎車騎到大院外的大馬路上, 母親擔心我出意外。 更由於擔心我會被淹死, 母親極力反對我學游泳。

男孩子的成長過程與我們太不同了——這一點, 等我進了重點高中, 接觸到班上一些男生後, 有了更多的體會。 他們跟我初中時那些喜歡打架調皮的小男生完全不一樣, 他們對女生溫文爾雅, 對老師謙虛有禮;他們的理科成績超越了所有的女生而遙遙領先。 女生大課間大多喜歡待在教室裡乖乖地寫作業, 而他們喜歡在操場上打籃球或者練引體向上。 沿襲初中時的作風, 我們還是避免和男孩子有過多的正面接觸,

我除了偶爾會向功課好的男生討教課本上的問題外, 沒和男生有過任何深層次的交談。 然而, 透過窗戶, 看他們在籃球場上奔跑時, 我常在想, 他們都在想什麼?難道他們就沒有煩惱嗎?除此之外, 我還特別想知道男孩子之間的友誼為什麼能那麼純粹、那麼堅不可摧, 從不見他們一起勾肩搭背結伴去廁所, 但是他們之間為什麼沒有女孩子之間常有的耍小性子小心眼鬧小脾氣。

我為我是一個女孩子而苦惱, 因為無法體驗男孩子的成長歷程。

好在, 老天給了我做個男孩子母親的機會。 寶寶出生時發現是個男孩子帶給我的驚喜與所謂的“重男輕女”無任何關聯。 我是在那一刻隱隱地意識到, 這一下, 我終於有機會瞭解一個男孩子的成長了。

事實果真如此, 伴隨著兒子的長大, 我得到了許多曾經令我困惑的問題的答案。 兒子身上那種與生俱來的虎虎生氣, 常自然而然表現出的男子漢氣質, 他對聽到的任何一個有關科技和歷史的問題都要深究下去的精神, 以及對生活瑣碎的遲鈍, 常使我驚歎。 我透過他, 觀察著、瞭解著一個異性的成長。 他圓滿了的不只是我的生命, 更帶給我別樣的生命體驗, 從而豐富了我的人生。

這是身為一個男孩子母親的別樣收穫, 美好, 有趣, 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