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症患病風險增加?動脈高血壓不容忽視
【環球網綜合報導】50歲以後, 導致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症的神經會因為動脈高血壓產生病變嗎?據法國健康資訊網站“為何求醫”報導,
這項名為Whitehall II的研究於1985年選取了年齡在35歲至55歲之間的8600多人進行跟蹤分析。 研究員們在1985年至2003年期間對研究物件的血壓進行了4次測量。 在這些研究物件中, 32.5%是女性。 截至2017年, 其中385人患上老年癡呆, 這些人的平均年齡為75歲。
該研究的主要參與者潔西嘉•阿貝爾博士(Dr Jessica Abell)解釋道, 以前的研究無法通過在指定時間進行詳細的檢查來直接證實動脈高血壓和老年癡呆之間的聯繫。 但上述新研究分別觀察了在50、60、70歲時, 二者之間的聯繫,
該研究指出, 在50歲時, 人的血壓可能會升高, 但並未達到高血壓的診斷閾值。 儘管如此, 較高的血壓可能會增加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 對於那些並未表現出任何心血管病症的人, 也是如此。
這些研究物件的動脈收縮壓大於等於130mmHg。 在50歲以上的研究物件中, 動脈收縮壓較高的人群比動脈收縮壓較低的人群患老年癡呆的風險高45%。 相反, 在60歲和70歲這兩個年齡段則並未觀察到這種聯繫。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跟蹤期間, 即使沒有心血管問題的人群中, 也同樣觀察到動脈高血壓和老年癡呆之間的這種聯繫。 與動脈收縮壓低於130mm的人群相比, 這些研究物件的患病風險高出47個百分點。
如何解釋老年癡呆與動脈高血壓間的這種聯繫呢?
在研究人員看來,
研究人員表示, 這一發現也許可以讓人們提早發現高血壓患者的腦損傷。 而除核磁共振(IRM)外, 這些腦損傷是無法檢測的, 也未表現出任何老年癡呆的臨床症狀。 因此, 這些患者能夠儘早使用更有針對性的藥物, 以防止腦功能進一步惡化。 此項研究的協調員朱塞佩•倫博(Giuseppe Lembo)表示, 問題在於通常只有當認知障礙變得明顯, 或傳統磁共振表現出明顯的腦部病變跡象時,
此項研究的資訊工程師洛倫佐•卡內瓦萊(Lorenzo Carnevale)表示, 在高血壓患者中, 連接大腦區域的白質纖維受損, 這些大腦區域通常與注意力、情緒和記憶力有關。 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所有被研究患者都未表現出老年癡呆的臨床症狀, 而在傳統的神經成像中, 也未觀察到任何腦部病變的跡象。 他還補充道, 仍然需要進行其他研究, 但他們認為使用纖維跟蹤成像能夠提早識別老年癡呆的患病人群, 從而能夠及時進行治療干預。
該項研究的主要人員還表示, 如果纖維跟蹤成像技術更加成熟, 這種早期檢測方法還能夠應用於其他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