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 你瞭解自己的內心需求嗎
當今社會, 能在家庭裡得到足夠的愛和支持, 在事業上大展所長、備受重視與肯定, 自己又活得健康愉快,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不過較少有人明白如何愛自己, 瞭解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 如何讓心智更成熟, 好多人甚至都分不清愛與肯定, 跟同情憐憫有什麼差別。 所以, 人們自發採用的讓自己滿足的方式, 常常跑偏:訴苦而求得關注同情, 可以幫一個人更加沉浸在自憐中;自憐帶來的自我麻醉, 可以讓人暫時忘卻或感受不到痛苦。 訴苦者本人想要被關注, 好心的聽眾慷慨地給予憐憫和同情。 內在動力加上外部強化, 訴苦的行為便一而再再而三出現。
如果只是以“我好慘, 我真不幸”的受害者自居, 而不能真正去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那訴苦者的生活不會有實質改變。 沉浸在自憐和抱怨中, 不會幫人真正學會自尊自愛。 內心所匱乏的愛與肯定, 永遠補不上。
明白了訴苦的實質之後, 就要進一步考慮如何應對。 畢竟,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 如果耐心傾聽無數抱怨並熱心支招, 結果卻是對方並不想費力尋求成長改變, 所有的熱心相助只不過助長了他(她)的自憐, 這對雙方恐怕都得不償失。
有熟人訴苦, 最先要選擇的是, 聽還是不聽。 這首先要看是否行有餘力。 如果自己還為煩心事兒纏身, 工作了一天勞累不堪, 或是很容易捲入到別人的負面情緒裡, 很久出不來, 那還是不聽比較好。 直接表明自己目前需要休息或者愛莫能助, 是對人對己的坦誠。 如果做不到這樣的坦誠, 僅僅出於好心或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而勉強支撐, 其實只會拖累自己, 也幫不了別人。 要知道再貌似可憐的人, 如果還能找人訴苦,
如果有餘力作陪, 也還要看看對方是真的在傾訴, 還是習慣性訴苦抱怨, 博取同情。 平日從不輕易流露脆弱的人, 難得一次敞開心扉;或者你原以為很瞭解的朋友, 展露出埋藏已久不為人知的心事, 那的確需要用心去傾聽、理解和關懷的。 朋友能向你敞開心扉, 這份信任彌足珍貴。 這時不見得要去幫對方解決什麼問題, 用心陪伴就好了。 多數人在感受到關心支持、情緒平復下來之後, 自己便知道該怎麼做。 若是聽了想幫忙而不知道能做什麼, 不妨直接問。
如果訴苦者只是強調自己的無辜可憐甚或悲慘, 尤其是類似的訴苦重複三次以上,
如果你能夠引領對話的走向, 不妨打斷重複的抱怨, 有效安撫情緒, 進而促使他(她)去面對現實承擔責任, 甚至採取有效行動。 如果覺得難以引領, 反而讓自己不堪其擾, 那就需要及時打斷或離開, 給予對方真實的回饋甚至是一些敲打。 比如反問對工作不大負責的瀟瀟:如果你是老闆, 能容忍員工這樣做嗎?這樣做很可能比勉強聽她抱怨或隨意支招更有效。 實在想給對方建議可以給, 但要有心理準備, 訴苦的人可能還停留在自憐中, 根本聽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