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複葉耳蕨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Fù Yè ěr Jué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刺頭複葉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chniodes exilis(Hance)Ching[Aspidium exile Hance]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 除去時, 洗淨泥土,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30-90cm。 根莖長而橫生, 密被棕色、鑽狀鱗片。 葉遠生或近生;葉柄長15-50cm, 禾稈色, 連同葉軸和羽軸常被棕色、線狀鑽形小鱗片;葉片紙質, 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 長20-35cm, 寬約20cm, 先端狹縮成尾狀漸尖, 三回羽狀;羽片5-8對, 斜向上, 有柄, 基部1對最大, 卵狀三角形, 長15-20cm, 寬7-10cm, 其基部下側1片小羽片特長, 並為一回羽狀, 長8-10cm, 其餘向上各對逐漸縮狹;小羽片長圓形, 先端銳尖, 基部上側略呈耳狀突起或為分離的耳片, 邊緣淺裂或具長芒刺狀鋸齒, 上面光滑, 下面沿中脈疏生棕色小鱗片;葉脈羽狀, 側脈2-4叉。 孢子囊群圓形, 背生於小脈頂端, 位於中脈與葉邊中央;囊群蓋圓腎形, 早落。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溪溝邊或路旁。

資源分佈:分佈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山東、河南等地。

【化學成份】根莖含異綿馬素(isoaspidin)BB、AB。

【藥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複葉耳蕨甲醇提取液分別於小鼠妊娠6-7天、10-11天、15-16天腹腔注射0.8g/kg或1.6-2.4g/kg, 連續3天, 可終止小鼠的早、中、晚期妊娠。 早、中期妊娠胚胎退化後, 在子宮腔內逐漸被吸收, 晚期妊娠大部分在第1次或第2次用藥後即將全部仔胎連同完整的胎盤排出。 組織切片檢查表明小鼠的子宮蛻膜組織受損, 蛻膜反應被抑制。 其作用具備作用於蛻膜和絨毛及發動宮縮兩方面, 導致妊娠組織壞死, 並且由宮腔排出。

2.複葉耳蕨水煎劑(含生藥10-10g/ml)和甲醇提取物(含生藥10-10g/ml)能使正常未孕小鼠及妊娠10-11天小鼠離體子宮的節律性收縮明顯增強, 部分肌張力增加, 但一般不易引起子宮強直性收縮。

【性味】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斂瘡。 主痢疾;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注意】本品久服可致宮寒不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