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我患了糖尿病, 為啥給我開降壓藥?”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梁馨苓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盧奕雲教授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 臨床特徵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 晚期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 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糖尿病腎病早期, 約1/3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可以有效控制, 而這個控制的有效法寶竟然是兩類“降壓藥”, 它至少可以延緩腎臟病變5年。 很難理解吧?治糖尿病要用降壓藥?是的, 沒錯!來, 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馮馮 通訊員郝黎、靳婷

兒童也會患糖尿病腎病

隨著糖尿病發生率的逐漸上升,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人數也相應增加。 據統計, 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的總發病率為10.8%, 平均10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腎不太好的, 而且, 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梁馨苓教授介紹, 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3會有腎臟病變, 不加以控制, 最終會發展為腎衰竭。 早期糖尿病腎病起病隱匿, 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腎功能異常後, 進展至尿毒癥的速度大約為其他腎病的14倍!

令人憂傷的是, 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 竟然已有一些兒童患者。 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盧奕雲教授介紹, 臨床上她碰到的患者最小的只有12歲。

兒童糖尿病腎病患者越來越多, 那麼家長如何在患病初期就發現它並及時治療呢?

盧奕雲介紹, 兒童糖尿病腎病多為I型糖尿病腎病, 發病時胰島β細胞損傷已較嚴重。 一般, 兒童糖尿病腎病的症狀都比較典型, 幾乎100%的患兒都會出現多飲、多尿, 並會出現夜尿增多和夜間口渴愛飲水的現象。 多食也是患兒較為普遍的症狀, 飯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 有的較之前稍有增加, 有的孩子的飯量甚至會成倍地增加。 但也有的患兒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消瘦和乏力。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徵兆, 應及時帶孩子就診。

普通尿常規不能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

發生糖尿病腎病, 是每個糖友都不想碰到的事, 但事實上,

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它的發生, 只能是儘早發現, 儘早進行干預。

那麼, 如何才能早發現糖尿病腎病呢?

這就需要定期地進行腎臟指標檢查。 梁馨苓提醒說, 若檢測尿微量蛋白, 常可有所發現。

“需要強調的是, 尿中的蛋白不同於一般的蛋白尿, 普通的尿常規檢查是查不出來的, 需測微量蛋白。 如果尿常規能檢出蛋白, 此時多已是糖尿病腎病的早期了。 ”梁馨苓解釋說,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臨床第一期或第二期時常缺乏明顯的症狀和診斷措施, 患者尿中蛋白可為間歇性, 常於勞累和病情控制不佳時出現, 以後才逐漸演變為持續性蛋白尿。 因此, 微量白蛋白尿的測定才是最能在早期發現和進一步明確診斷發病的重要的線索。

糖尿病腎病一旦形成, 治療起來非常困難。 因此, 要積極、早期預防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應將尿微量蛋白測定作為常規檢查的專案, 每1~3 個月檢測一次, 即使尿微量蛋白陰性也應積極預防, 以贏得若干年早期診治的時間。

兩類降壓藥治糖尿病腎病療效確切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最近醫生開了一種藥‘氯沙坦坎地沙坦’讓我回家服。 但我看了藥品說明書後發現, 這個藥是治高血壓的, 並沒有寫著可以治療糖尿病, 醫生是不是開錯藥了?”

梁馨苓介紹, 臨床中, 她經常會碰到患者這樣問, “可以肯定地說, 醫生開的藥完全正確。 ”她介紹說, 氯沙坦坎地沙坦確實是治療高血壓的, 屬於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降壓藥。

但同時, 該藥對治療糖尿病腎病也有效, 對腎臟的保護作用很明確。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6版)》(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 對於糖尿病腎病早期,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斷劑這兩類藥物療效確切, 是《指南》推薦藥物。 研究顯示, 這兩類藥物可以充分降低尿蛋白, 不僅對糖尿病腎病, 還對慢性腎病患者都有明確的心、腎保護作用, 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及時使用, 至少可以延緩腎臟病變5年。 但由於種種因素, 這些藥品的說明書沒有及時改正過來, 適應症裡還寫著“降壓”, 也沒有增加“降糖”療效, 因此, 很多患者表示不能理解。 “這時就要聽專科醫生的了。 這些藥即使沒有高血壓也可以吃, 血壓正常患者在滴定劑量後不會過低降低血壓,

安全性已經過臨床驗證。 ”

梁馨苓提醒說, 在糖尿病腎病早期, 部分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可以有效控制, 甚至可以逆轉, 所以一定要遵醫囑用藥, 否則一旦出現明顯的蛋白尿, 血肌酐升高, 則很難逆轉預後。

特別提醒

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能是“老糖友”

45歲的林女士, 父母都是糖友, 因此她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血糖, 每年單位體檢, 她從不缺席。 去年11月單位組織的體檢中, 她的空腹血糖結果是5.6mmol/L, 還沒有到達臨界值, 林女士的心放了下來。

然而, 今年2月, 林女士開始出現多飲、多尿症狀, 體重下降了10斤。 她趕緊去醫院檢查, 發現空腹血糖依然正常, 而餐後兩小時血糖卻高達17.8。 醫生表示, 林女士患糖尿病至少有兩年了。 林女士表示非常不解,為什麼我空腹血糖一直正常卻患了糖尿病呢?

梁馨苓特別提醒說,空腹血糖正常未必就能排除糖尿病,臨床上,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被漏診。

她詳細解釋說,空腹血糖只是糖尿病診斷中的一項指標,只能作為初篩,“在我國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單純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不到20%,大部分糖尿病人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醫生還會詢問病人是否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屬於高危人群,會建議進行餐後血糖檢測,一旦發現餐後血糖也異常,則需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試驗、胰島功能測定、胰島細胞自身抗體檢查、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等檢查,來診斷患者是否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因此,提醒廣大糖尿病高危人群,切莫以為自己空腹血糖正常就大意。” 林女士表示非常不解,為什麼我空腹血糖一直正常卻患了糖尿病呢?

梁馨苓特別提醒說,空腹血糖正常未必就能排除糖尿病,臨床上,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被漏診。

她詳細解釋說,空腹血糖只是糖尿病診斷中的一項指標,只能作為初篩,“在我國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單純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不到20%,大部分糖尿病人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醫生還會詢問病人是否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屬於高危人群,會建議進行餐後血糖檢測,一旦發現餐後血糖也異常,則需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試驗、胰島功能測定、胰島細胞自身抗體檢查、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等檢查,來診斷患者是否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因此,提醒廣大糖尿病高危人群,切莫以為自己空腹血糖正常就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