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的米粉,該怎麼選擇?

米粉">

米粉選購的注意事項

1、儘量選擇規模大、產品和服務品質好的品牌企業的產品:大廠生產的米粉從做工、消毒、質檢等方面都更容易讓人信任。

但是, 這裡提醒家長不要迷信廣告中所謂的品牌, 切忌一味貪貴求洋, 適合自己寶寶的米粉才是最好的。

2、儘量選擇獨立包裝的:因為獨立包裝不僅容易計量, 充分估計寶寶每次用量, 而且更加衛生, 特別是在夏天不易受潮污染。

3、看包裝上的標籤標識是否齊全:拒絕“三無”產品。 國家食品標準規定, 外包裝必須標明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執行標準、商標、淨含量、配料表、營養成分表及食用方法等。 缺少上述任何一項的產品, 最好不要購買。

4、看清產品包裝上的適用月齡, 要選擇與寶寶月齡相適應的品種。

5、看米粉的成分含量表:國家相關食品安全規定, 食品營養成分表中一般要標明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成分,

維生素類如維生素A、維生素D、部分B族維生素, 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磷。 其他被添加的營養物質也要標明。 寶媽在選擇米粉時, 應該注意米粉中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的含量是否合理, 另外需要注意維生素D的含量是否足夠。

6、看產品的色澤和氣味:儘量不要選擇氣味過於特殊的, 以免引起寶寶反感。 品質好的米粉應是大米的白色, 均勻一致, 有米粉的香味, 無其他氣味, 如香精味等。

7、究竟要不要刻意選擇鐵強化米粉?:所謂的鐵強化米粉, 是指米粉裡微量元素鐵的含量多一些。 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刻意選擇鐵強化米粉, 鐵劑提供鐵源, 但是吸收率低, 有部分的寶寶甚至會出現噁心, 嘔吐, 便秘, 腹瀉的情況。

如果寶寶確實是缺鐵性貧血, 光靠米粉的補充可能遠遠不夠, 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正確補充鐵劑!

如何自己製作米粉?

在工作中, 我經常遇到一些心靈手巧的媽媽, 擔心寶寶在外面吃的東西不安全, 因此DIY各種東西:餅乾、蛋糕、糖果等。 有一位媽媽, 做出的東西比市場上賣的好吃很多倍, 因此, 我們喜歡向她討教。 這次, 我特意向她討教了如何自己製作米粉, 在此和大家分享, 僅供參考:

首先, 選擇優質的大米, 至於如何選擇大米, 這個完全是憑藉個人經驗了。 然後把米放入鍋中大火炒3-5分鐘冷卻後磨成粉末(有專門的磨粉機器賣), 儘量研磨的細膩一些, 磨的越細膩, 越有利於寶寶食用。 其次, 準備輔料, 如:核桃、薏仁米、花生、黃豆、紅棗等(少許即可,

不可喧賓奪主)。 把這些也炒熟以後都磨成粉末, 放在米粉裡攪拌勻稱。

米粉的製作看起來並不難, 但是保存很關鍵。 自己製作的米粉不添加防腐劑, 因此稍不注意就會變潮, 所以我們每次的米粉不要做太多, 製作好之後及時放到密封罐中保存。 食用前家長先取出適量的米粉倒入鍋中, 再加適量的冷水或溫水融化(不可用熱水)。 然後小火加熱煮熟, 加熱過程中要反復攪拌。

雖然自製米粉可以一定程度上讓父母更加放心, 但是, 自製米粉成分及口味均較單一, 營養成份不夠全面且寶寶容易厭倦。 因此, 家長仍需要適當購買市售米粉來滿足寶寶需要。

米粉餵養需要注意什麼?

1.米粉只是輔食, 不應當稱為主食:寶寶處於快速生長階段,

最需要的營養仍是蛋白質, 而米粉中含有的蛋白質含量較少, 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全部需要, 因此嬰兒在1歲以內還是應該以配方奶粉或者母乳為主。 如只用米粉類食物代替乳類餵養, 可能會出現蛋白質缺乏;

2.用勺子喂給寶寶, 不用奶瓶:用勺子刻意幫助寶寶口腔動作協調, 學習主動吞咽動作;

3.應用寶寶專用碗、勺等, 定期消毒;

4.慢慢增加米粉的稠度:最初給寶寶調製的米粉應該是稀薄的, 等待寶寶適應以後再逐漸增加其粘稠度。

5.慢慢增加米粉的量:從每次喂1~2勺開始, 餵養後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情況, 是否存在過敏、腹瀉等, 待寶寶適應以後, 慢慢增加到3~4勺, 每天喂1~2次。

6.米粉與奶粉最好不要混合沖調:首先,

兩者的沖調時候所需要的水溫、濃度以及沖調方法都有所不同, 若是一起調配不僅可能造成調製錯誤, 而且一起食用的話會增加孩子的腸胃負擔, 不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

7.米粉中最好不要過多加糖:為了更受寶寶和家長的歡迎, 市場上很多米粉都添加蔗糖了, 而且有些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吃, 另外又添加折騰, 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米粉本身屬於碳水化合物, 含糖量已經不少, 如果再加糖可能會導致熱量過高, 營養過剩, 造成寶寶肥胖, 且容易感染寶寶體內糖代謝。 而且寶寶過早吃過多甜食對他自身的生長發育都是有害的。 因此, 我建議米粉中最好不要添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