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扁平苔蘚的病理變化有哪些

扁平苔蘚聽起來是蘚, 但是實則不是蘚, 而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 。 分為網狀型 浸潤型和萎縮型 三種。 口腔扁平苔蘚是比較常見的, 多見於40歲以上的女性 朋友, 但最近研究表明該病會癌變, 其癌變率為百分之一點七五, 病因現在還是不太清楚的, 醫學界普遍認為和精神壓力 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現在就來介紹一下扁平苔蘚的病理變化。

在黏膜的白色條紋處, 上皮為不全形化層, 在黏膜發紅部位, 則上皮表層無角化, 且結締組織內血管可有擴張充血, 一般棘層增生較多, 也有少數棘層萎縮。 上皮釘突顯示不規則延長。 少數上皮釘突下端變尖呈鋸齒狀。 基底細胞層液化、變性, 因此, 基底細胞排列紊亂, 基底膜界限不清, 基底細胞液化明顯者可形成上皮下皰。 黏膜固有層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帶, 其浸潤範圍一般不達到黏膜下層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研究證實這些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是T細胞。 在上皮的棘層、基底層或黏膜固有層可見圓形或卵圓形的膠樣小體或稱小體, 其直徑平均為10µm左右, 為均質性嗜酸性, PAS染色陽性呈玫瑰紅色。 這種小體可能是細胞凋亡的一種產物。

電鏡觀察可見基底細胞內線粒體和粗面內質網腫脹, 胞漿內出現空泡, 嚴重者空泡多而大, 結構消失。 基底細胞和基膜間半橋粒數量減少, 可見基膜增殖、斷裂和脫位。 在上皮內可見白細胞, 且有變性現象。

長期以來認為口腔扁平苔鮮是一種良性病變。 近年來有關其癌變的報告漸多, 且眾說紛紜:一種認為是癌前病變;另一種認為是癌前狀態, 不是癌前病變;第三種認為此病確使癌發生的危險增加。

總之, 綜上所述口腔扁平苔蘚確實存在潛在的惡性-且有組織病理學的形態變化, 如上皮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增生, 因而並不是一種狀態。

大家應該對此病提高警惕, 特別是對糜爛型、潰瘍型以及萎縮型更應注意追蹤觀察。 一旦發現患病, 應該立即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治療, 平時飲食也要注意清淡, 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時刻注意觀察病情的變化, 放平心態, 也要多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