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石吊蘭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í Diào Lán

【英文名】Few-flower Lysionotus ,Fewflower Lysionotus Herb, Herb of Fewflower Lysionotus

【別名】黑烏骨、石豇豆、石澤蘭、小澤蘭、岩豇豆、岩石茶、岩澤蘭、岩石蘭、巴岩草、肺紅草、瓜子草、石花、產後茶、山澤蘭、石三七、石虎、岩參、石豇豆、石楊梅、岩頭三七、岩條子、竹勿刺、員蘭、地楷杷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採收和儲藏:8-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化痰止咳;祛瘀通經。主風濕痹痛;咳喘痰多;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廣西本草選編》: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通肢節,治跌打,酒病。

2.《草木便方》:消痰,追毒,化食,養陰血。治風濕氣腫,頭悶眼花,諸虛。

3.《分類草藥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風除濕,跌打損傷。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5.《四川武隆藥植圖志》:治婦女血氣病。

6.《四川中藥志》:治婦女崩帶,風濕痹痛,小兒疳疾及內傷喘咳。

7.《文山中草藥》:清熱燥濕,消腫止痛。治菌痢,風濕疼痛,皮膚化膿性感染。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