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症狀 看出你的心理亞健康

抑鬱症
“突然被老總提到顯要的位置, 心理來不及做準備, 我就一下子陷進迷途!”
鄭先生年近40, 被調到公司另一個部門做負責人。

濫用藥物症
人已經躺在床上, 心還留在辦公室裡, 想的是明天要聯繫的客戶, 開會發言的提綱。 鬧鐘明明白白地顯示淩晨3點, 如果再不去“會周公”, 明天下午開會鐵定要打哈欠。 無奈之下, 翻出安眠藥, 先吞一細微性過今晚。 一次、兩次、三次, 以後每晚都需要一粒安眠藥, 否則就輾轉難眠, 然而這絕不是解決失眠的最好辦法。

知識焦慮症
人們對資訊的吸收成倍增長, 而人腦的思維模式, 還沒能調整到適應這樣的吸收速度。 這時, 大腦“收支”極度不平衡, 腦子被迫吸收過量資訊, 就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緊張和強迫反應。 “知識焦慮症”的症狀, 非常類似於焦慮症--突發性地噁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 發病間隔不一定, 每次病發時間也不一定。
治療辦法很容易--多睡覺, 少娛樂, 每天只看兩種媒體的報導, 接收的資訊少一點, “知識焦慮症”能不藥而愈。

神經性厭食症
起先只想瘦2公斤, 後來把目標改為5公斤。 節食、輕瀉劑、超量運動, 凡是用得上的方法, 都要試試, 力求短時間內練就一副模特般的“肋排骨”。 當體重迅速降到正常指標的80%以下, 之後偶爾放開吃一頓, 會有莫名的罪惡感, 因此加倍吃瀉藥時, 警惕“神經性厭食症”逼近。 別小看它, 當年著名歌星卡倫·卡彭特就因為它送了性命。

假期綜合症
B先生想趁休假期間調整狀態, 回來加倍努力工作。 結果, 長假歸來, 人愈發犯懶了。 明明案頭要處理的事情一大堆, 他偏偏面對螢幕保護裝置程式傻坐了8小時, 半點沒有上班的興趣。 犯起病來, 還想沖進老闆辦公室, 遞一張辭呈, “從此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做個全職度假者。
B先生的“假期綜合征”,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 處於這個狀態的人並沒有明確的疾病, 雖然感到不適卻容易被人所忽視, 而心理亞健康更是容易被人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