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祛寒用什麼中藥
基本上懂得養生的人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去泡腳, 這是可以起到很多功效的, 重要對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好處, 如果在泡腳的時候加入一些中草藥效果只會更佳, 但是不同類型的中藥對人體的作用也不同, 有些人身體裡面有很多的寒氣, 所以他們使用的中藥就有局限, 那麼泡腳驅寒用什麼中藥呢?
驅寒祛濕的泡腳方子1:生薑
方法: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 將其拍扁, 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 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 煮好後, 將全部姜水倒出, 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 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功效: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 有祛寒解表的作用, 而且毒副作用較小。 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驅寒祛濕的泡腳方子2:桂皮
方法: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 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 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
功效:桂皮主要用於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 雖然是家中常備的香料, 但是桂皮泡腳有溫補腎陽的功效, 也能起到驅寒的作用。
驅寒祛濕的泡腳方子3:艾葉
方法: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 煮法與前面生薑泡腳提到的方法相同。
功效: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 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也常用於針灸, 故又被稱為“醫草”。 艾葉泡腳的好處, 能夠改善肺功能, 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驅寒祛濕的泡腳方子4:紅花
方法:方法與生薑泡腳的方法相同, 取10-15克紅花即可。
功效: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 它能夠活血通經, 祛淤止痛。 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 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驅寒祛濕的泡腳方子5:溫水
方法:如果不想加任何東西, 也可以直接用溫水泡腳, 睡前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處), 每次浸泡20~30分鐘(其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 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功效:雖然沒有輔助治療疾病的功效, 但是腳部對應五臟六腑, 用溫水溫暖腳部, 血氣運行更加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