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舌頭變青紫 腫瘤或難治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綜合科/中醫科主任張蓓教授

腫瘤治療,“找了中醫”,不能“甩開西醫”@視覺中國

名醫大講堂

主講嘉賓

中醫藥抗癌有哪些高招?放化療期間服用中藥, 會不會“藥性相沖”兩敗俱傷?腫瘤患者該怎麼吃, 怎麼養生?

4月24日, 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聯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舉行“中醫藥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作用”專場。 榮獲“中大名醫”“廣東省名中醫”稱號的該院綜合科/中醫科主任張蓓教授為患者一一解答上述疑問。

她指出, “青紫舌”在腫瘤患者中具有相當代表性, 且研究發現有“青紫舌”的病人復發轉移的風險更高, 這一問題需要引起腫瘤患者的重視。 對於聽眾關心的“吃中藥和化療是否衝突”的問題, 張蓓特別強調, 化療期間別用苦寒中藥。 在治療腫瘤的過程中, 中醫治療要及早介入, 全程參與, 維持治療, 可以在化療、放療後用於維持治療、鞏固療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伍仞、李津通訊員余廣彪、黃金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症狀

腫瘤患者

近半有“青紫舌”

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 張蓓發現, 癌症患者多有 “青紫舌”。 “青紫舌”雖不是癌症患者的特異體征,

但在普查初篩、輔助診斷、觀察病情變化、指導治療、判斷預後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

乳腺癌、食道癌、肝癌、鼻咽癌患者都有這一特徵

在一項研究中, 腫瘤患者的“青紫舌”發生率約為47.8%, 比健康組及非癌症組明顯增高。 張蓓團隊曾經對182例鼻咽癌放療病人進行研究, 出現青紫舌者的復發率明顯高於非青紫舌者, 5年生存率明顯低於非青紫舌者, 且肝、肺、骨等遠處轉移較多, 但經中藥治療後, 青紫舌在1年內消退者, 其5年、10年生存率明顯高於青紫舌不消退或1年後才消退者, 與非青紫舌者生存率基本一致。

“青紫舌對腫瘤的療效判斷不是局限于單一腫瘤。 ”張蓓解釋, 在乳腺癌、食道癌、肝癌、鼻咽癌等腫瘤患者身上都發現了這一特徵。

青紫舌消退與否以及消退的遲早, 可以作為臨床觀測預後的一個指征。 她提醒, 如果患癌後出現了“青紫舌”, 最好到中醫專科儘早介入治療, 對於預後提高生存率很重要。 相對來說, 青紫舌患者預後較差, 如果能消掉“青紫舌”, 則預後和那些非青紫舌的患者的預後是一致的。

中醫藥抗癌

配合中醫藥辨證施治可減輕毒副反應

中醫藥抗癌到底靠不靠譜?對於這個問題, 張蓓認為, 中醫藥抗癌有優勢, 但必須選對有腫瘤治療經驗的中醫, 且不能“找了中醫, 甩開西醫”。 中醫藥與經典的手術、放療、化療等西醫抗癌治療並不衝突, 可以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

腫瘤患者的病理改變以“痰、毒、瘀、虛”最為多見, 病機可概括為痰濕結聚,

熱毒內蘊, 氣滯血瘀, 臟腑功能紊亂, 氣血虧虛, 陰陽失調。 手術後、放療及化療的病人, 配合中醫藥辨證施治, 能有效地減輕毒副反應,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保證放、化療的順利進行;對穩定期的病人, 採取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方法, 在扶正的基礎上定期使用大劑量的抗癌中藥, 以防止復發和轉移;對晚期病人, 根據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方法, 運用中醫藥的特色治療, 減輕痛苦、改善生存品質、提高生存率。

她說, 我國從上世紀中葉開始進行中醫藥抗癌研究。 上個世紀末, 科研工作者從多層次、多角度驗證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獨到作用, 明確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 結合現代醫學的最新進展, 在採用中醫藥提高腫瘤患者生存品質、預防轉移復發、抗腫瘤多藥耐藥、中藥對腫瘤新生血管的干預及對放化療減毒增敏、中藥劑型改革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目前, 我國有1萬餘種中藥和5萬余個中藥複方, 已對近半中藥和近500個複方進行抑瘤篩選和臨床驗證, 研製和提取了一批療效確切的中成藥、天然藥和新製劑。

成敗標準

治療成敗別單以“瘤體大小”為標準

理想的“中西醫協同”抗癌之路, 該如何走?張蓓指出, 若腫瘤可以做手術切除, 在手術前採用中藥扶正治療, 多使用補氣養血、健脾補腎的藥方, 可增加手術切除率, 減少手術併發症。 術後則採用中藥調理脾胃、益氣固表、養陰生津。

中藥與放療結合, 有助於防治毒副反應和後遺症, 並對放療有一定協同增效作用,可通過改善癌細胞的乏氧狀態而起增敏作用。

放療屬局部性療法,難免有殘留的癌細胞。“身體好比‘土壤’,為什麼你的身體長腫瘤,別人不長呢?因為你的‘土壤’適合腫瘤生長。只是把看得到的腫瘤去掉了,但身體的土壤沒有改變的話,就很容易復發、轉移,或者長出其他的腫瘤。”張蓓強調,中藥是放療後一種較佳的“接力性治療”,堅持長期服用扶正祛邪中藥是提高遠期療效,減少腫瘤復發的關鍵。“中醫認為放射屬於熱毒,易傷陰耗氣,治療以益氣養陰扶正為主,輔以清熱解毒散結等祛邪治療。這個階段不要用太溫燥的藥物。”

中醫認為,化療損傷氣血,配合治療應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主。“許多扶正中藥,包括提取的多糖類藥物,與化療藥配合,能增強其療效。”張蓓指出,對於已失去手術、放療、化療機會的晚期惡性腫瘤病人,結合患者的體質情況及不同病種,中醫藥治療在“扶正培本”的基礎上,可選用大劑量的抗癌中藥,以期達到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傷正,提高患者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

她指出,以往都是用瘤體大小作為評價療效的標準,如果腫瘤沒有縮小,病人就會非常失望。而隨著人們對腫瘤認識的深入,西醫開始用生存品質和生存時間來評價療效,中醫也是如此。雖然腫瘤未必完全消失,但患者能夠實現“帶瘤生存”,生存品質好、生存時間長,治療就是成功的。

用藥原則

化療期間別用苦寒中藥

張蓓表示,中醫藥治療腫瘤要扶正與祛邪相結合,“扶正的藥物要全程用,健脾和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健脾補氣的藥在治療過程中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但用中藥的病人至少要找專業中醫看一下自己是什麼體質,才好定用藥。”她多次強調,中醫藥治療要辨證辨病,並不是一方一藥就能治好腫瘤,因此,中醫不能僅憑簡單描述就開出方子,病人也不要隨便相信別的病友所推薦的方子。

即使是看中醫,也需要留意醫生的資質。由於現代的中醫分科已經很細,民間“醫生”未必瞭解腫瘤最新的治療方法,“比如肺癌患者在進行大劑量化療,他可能不瞭解化療藥物的門道,也不懂如何與西藥配合,而使用了大量清熱解毒散結的中藥,從而造成對身體的損傷,導致化療、中醫藥治療兩種治療都達不到效果。”張蓓指出,中醫認為,化療損傷氣血,治療應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主。化療階段不建議使用破血散結、苦寒的中藥藥物,病人身體會受不了,也會影響化療的效果。

至於活血藥物,張蓓表示,目前存在一些爭議,有人主張腫瘤病人不能活血,但其實很多晚期病人的血液已經處於高黏狀態,尤其是已經出現了青紫舌,按有瘀去瘀的原則,活血還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說,如果經過醫生辨證,病人存在血瘀的症狀,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活血藥的。有觀眾問平時是否能喝靈芝水作為食療。張蓓表示可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一兩種保健品,但不要把保健品當成治療用藥。治療用藥和保健品完全不一樣,有的保健品誇大療效,誤導病人放棄必要的治療,這個我是非常反對的。”

毒性預防

長期吃中藥不傷肝腎 注意三個前提

張蓓強調,進入腫瘤穩定期後,一般用中藥還要用兩年,兩年後減量維持。

長期服用中藥,對肝腎功能是否會造成影響?張蓓表示,這確實是許多病友所擔心的。“我的研究生專門做課題,研究長期吃中藥對身體的影響。研究物件是服中藥超過5年的病人,得到的結論是:對心臟、血液、肝腎功能基本沒有影響。”但她特別強調,這個研究是有前提的:

“第一,這些病人大部分是在我們醫院拿的藥,沒有過期的藥物,藥材新鮮,品質有保證。第二,這些病人不是給一條方就半年、一年長期吃,不同階段要選用不同階段的辨證治療用藥,病人要不斷回來複診。第三,病人依從性好,沒有自己擅自在外面找其他醫生加其他藥物。”

她指出,在藥物、醫生都是合格的情況下辨證地使用中藥,對身體基本沒有害處。

飲食原則

穩定期不需過多補品 辛辣食物少吃

飲食是除了治療以外,病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張蓓糾正了不少腫瘤病人在飲食上的誤區。她認為,在化療、手術後多用些補氣補血的食品。但在完成所有治療、病情進入穩定期後,很多腫瘤病人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補品,以“粗茶淡飯”加適當蛋白質為好。枸杞、淮山、黨參等健脾補氣、藥食同源的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但是要注意,辛辣食物腫瘤病人則應少吃。

得了腫瘤是否需要多喝水排毒呢?張蓓表示,她所知道的有些腫瘤患者,確實在患病前喝水喝得很少,這樣的習慣是要改變的,但也不需要喝得過量。尤其是有些人脾胃虛寒,最好喝溫水,避免涼水對脾胃功能的影響。

至於運動鍛煉,張蓓認為,病人在手術後和化療期間,由於還要保存、恢復體力,可以採取散步等低消耗運動,不贊成劇烈運動。如果體力跟不上,可以把一天的鍛煉量分散到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完成。而病情穩定後,則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進行運動鍛煉。

兒童患者

需不需要忌口?不妨吃其所愛

成人患癌期間的調養已頗有講究,那麼兒童腫瘤患者用中醫藥調理是不是得更加謹慎和保守?這是不少腫瘤患兒家長擔心的問題。

張蓓指出,很多兒童患者是在化療期間或化療後用中醫藥來鞏固治療。“我的經驗是,每次給兒科病人開藥,從來不會一次開超過一個月劑量的藥,因為小孩子的病情變化快,一個藥方一味地吃下去是不合適的,因此希望家長不要怕麻煩,要常帶孩子來複診。”張蓓說,對於兒科病人,劑量的把握尤為重要,要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保全正氣”,這一點和成人治療一樣,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以扶正為主,辨證論治用藥。

那麼,患兒在飲食上是不是也應小心再小心,甚至忌口?恰恰相反,張蓓表示,兒童的身體總體來說恢復得較快,在飲食方面不要有太多禁忌。“我曾診治的一個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每餐只吃粥和瘦肉,到後來小孩子變得毫無食欲。我問他想吃什麼,他說只想吃‘醬排骨’。患兒在化療期間食欲就已經變差,如果每頓都吃得太寡淡,比如排骨清湯、清蒸排骨,這些菜本身是好的,但因為家長過多地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忽略了孩子的脾胃需要,其實完全可以讓孩子吃一些想吃的食物。”

張蓓指出,有的小病友,在治療過程中餐餐都吃白粥瘦肉,弄得一點都沒有胃口、完全吃不下。實際上,化療期間病人的口味是有變化的,如果每頓都這麼清淡,小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能靠意志力都吃下去。所以要儘量想辦法保證營養供應。紅燒、醬鍋等做法,孩子會比較喜歡,能讓孩子多吃些。

並對放療有一定協同增效作用,可通過改善癌細胞的乏氧狀態而起增敏作用。

放療屬局部性療法,難免有殘留的癌細胞。“身體好比‘土壤’,為什麼你的身體長腫瘤,別人不長呢?因為你的‘土壤’適合腫瘤生長。只是把看得到的腫瘤去掉了,但身體的土壤沒有改變的話,就很容易復發、轉移,或者長出其他的腫瘤。”張蓓強調,中藥是放療後一種較佳的“接力性治療”,堅持長期服用扶正祛邪中藥是提高遠期療效,減少腫瘤復發的關鍵。“中醫認為放射屬於熱毒,易傷陰耗氣,治療以益氣養陰扶正為主,輔以清熱解毒散結等祛邪治療。這個階段不要用太溫燥的藥物。”

中醫認為,化療損傷氣血,配合治療應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主。“許多扶正中藥,包括提取的多糖類藥物,與化療藥配合,能增強其療效。”張蓓指出,對於已失去手術、放療、化療機會的晚期惡性腫瘤病人,結合患者的體質情況及不同病種,中醫藥治療在“扶正培本”的基礎上,可選用大劑量的抗癌中藥,以期達到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傷正,提高患者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

她指出,以往都是用瘤體大小作為評價療效的標準,如果腫瘤沒有縮小,病人就會非常失望。而隨著人們對腫瘤認識的深入,西醫開始用生存品質和生存時間來評價療效,中醫也是如此。雖然腫瘤未必完全消失,但患者能夠實現“帶瘤生存”,生存品質好、生存時間長,治療就是成功的。

用藥原則

化療期間別用苦寒中藥

張蓓表示,中醫藥治療腫瘤要扶正與祛邪相結合,“扶正的藥物要全程用,健脾和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健脾補氣的藥在治療過程中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但用中藥的病人至少要找專業中醫看一下自己是什麼體質,才好定用藥。”她多次強調,中醫藥治療要辨證辨病,並不是一方一藥就能治好腫瘤,因此,中醫不能僅憑簡單描述就開出方子,病人也不要隨便相信別的病友所推薦的方子。

即使是看中醫,也需要留意醫生的資質。由於現代的中醫分科已經很細,民間“醫生”未必瞭解腫瘤最新的治療方法,“比如肺癌患者在進行大劑量化療,他可能不瞭解化療藥物的門道,也不懂如何與西藥配合,而使用了大量清熱解毒散結的中藥,從而造成對身體的損傷,導致化療、中醫藥治療兩種治療都達不到效果。”張蓓指出,中醫認為,化療損傷氣血,治療應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主。化療階段不建議使用破血散結、苦寒的中藥藥物,病人身體會受不了,也會影響化療的效果。

至於活血藥物,張蓓表示,目前存在一些爭議,有人主張腫瘤病人不能活血,但其實很多晚期病人的血液已經處於高黏狀態,尤其是已經出現了青紫舌,按有瘀去瘀的原則,活血還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說,如果經過醫生辨證,病人存在血瘀的症狀,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活血藥的。有觀眾問平時是否能喝靈芝水作為食療。張蓓表示可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一兩種保健品,但不要把保健品當成治療用藥。治療用藥和保健品完全不一樣,有的保健品誇大療效,誤導病人放棄必要的治療,這個我是非常反對的。”

毒性預防

長期吃中藥不傷肝腎 注意三個前提

張蓓強調,進入腫瘤穩定期後,一般用中藥還要用兩年,兩年後減量維持。

長期服用中藥,對肝腎功能是否會造成影響?張蓓表示,這確實是許多病友所擔心的。“我的研究生專門做課題,研究長期吃中藥對身體的影響。研究物件是服中藥超過5年的病人,得到的結論是:對心臟、血液、肝腎功能基本沒有影響。”但她特別強調,這個研究是有前提的:

“第一,這些病人大部分是在我們醫院拿的藥,沒有過期的藥物,藥材新鮮,品質有保證。第二,這些病人不是給一條方就半年、一年長期吃,不同階段要選用不同階段的辨證治療用藥,病人要不斷回來複診。第三,病人依從性好,沒有自己擅自在外面找其他醫生加其他藥物。”

她指出,在藥物、醫生都是合格的情況下辨證地使用中藥,對身體基本沒有害處。

飲食原則

穩定期不需過多補品 辛辣食物少吃

飲食是除了治療以外,病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張蓓糾正了不少腫瘤病人在飲食上的誤區。她認為,在化療、手術後多用些補氣補血的食品。但在完成所有治療、病情進入穩定期後,很多腫瘤病人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補品,以“粗茶淡飯”加適當蛋白質為好。枸杞、淮山、黨參等健脾補氣、藥食同源的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但是要注意,辛辣食物腫瘤病人則應少吃。

得了腫瘤是否需要多喝水排毒呢?張蓓表示,她所知道的有些腫瘤患者,確實在患病前喝水喝得很少,這樣的習慣是要改變的,但也不需要喝得過量。尤其是有些人脾胃虛寒,最好喝溫水,避免涼水對脾胃功能的影響。

至於運動鍛煉,張蓓認為,病人在手術後和化療期間,由於還要保存、恢復體力,可以採取散步等低消耗運動,不贊成劇烈運動。如果體力跟不上,可以把一天的鍛煉量分散到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完成。而病情穩定後,則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進行運動鍛煉。

兒童患者

需不需要忌口?不妨吃其所愛

成人患癌期間的調養已頗有講究,那麼兒童腫瘤患者用中醫藥調理是不是得更加謹慎和保守?這是不少腫瘤患兒家長擔心的問題。

張蓓指出,很多兒童患者是在化療期間或化療後用中醫藥來鞏固治療。“我的經驗是,每次給兒科病人開藥,從來不會一次開超過一個月劑量的藥,因為小孩子的病情變化快,一個藥方一味地吃下去是不合適的,因此希望家長不要怕麻煩,要常帶孩子來複診。”張蓓說,對於兒科病人,劑量的把握尤為重要,要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保全正氣”,這一點和成人治療一樣,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以扶正為主,辨證論治用藥。

那麼,患兒在飲食上是不是也應小心再小心,甚至忌口?恰恰相反,張蓓表示,兒童的身體總體來說恢復得較快,在飲食方面不要有太多禁忌。“我曾診治的一個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每餐只吃粥和瘦肉,到後來小孩子變得毫無食欲。我問他想吃什麼,他說只想吃‘醬排骨’。患兒在化療期間食欲就已經變差,如果每頓都吃得太寡淡,比如排骨清湯、清蒸排骨,這些菜本身是好的,但因為家長過多地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忽略了孩子的脾胃需要,其實完全可以讓孩子吃一些想吃的食物。”

張蓓指出,有的小病友,在治療過程中餐餐都吃白粥瘦肉,弄得一點都沒有胃口、完全吃不下。實際上,化療期間病人的口味是有變化的,如果每頓都這麼清淡,小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能靠意志力都吃下去。所以要儘量想辦法保證營養供應。紅燒、醬鍋等做法,孩子會比較喜歡,能讓孩子多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