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熟練的運用針灸
準確的應用灸法, 關鍵在于:掌握灸法的適應范圍、尋求最佳的穴位組方、運用恰當的施灸方法、有效的控制灸量和灸感。 關于灸法的適應范圍,
一、恰當選擇施灸方法
迄今為止, 國內外臨床上應用的灸法種類, 超過百種, 面對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 在實際操作應用時, 必須針對不同情況, 選用最佳的灸法。
首先應因人而宜。 如老人、小兒盡量少用灸。 糖尿患者則禁用灸, 因易出現嚴重的化膿感染, 傷口不易愈合。 不同的人體部位也應有所不同。 如面部不能用直接灸療等。
其次須因病而宜。 隨著灸治方法的發展, 出現了專病專法化的趨向, 所以在選用灸療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此點, 總之, 一定要因人因病, 選擇合適的灸療。
二、嚴格掌握施灸劑量
灸量是指灸療對機體刺激的規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 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的乘積,
1.由天時、地理定灸量如冬日灸量宜大, 方能祛寒通痹, 助陽回厥。 另如北方風寒凜列, 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 灸量宜小。
2.由年齡、體質、性別定灸量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 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不同。 古有以年齡定灸量, 稱隨年壯, 即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量, 以壯年為限度。 尚應考慮體質情況, 并據男女生理、病理之差異而定灸量大小。 另外, 由于種族差異, 灸量對機體的影響亦殊。
3.由病情、病性定灸量病深痼疾, 一般灸量宜大。
而老年或體弱之保健灸, 灸量宜小, 但須堅持日久。 病在淺表、灸量可小;在內則灸量宜大。 癰疽陰瘡雖發于體表, 但病根在內,
4.由所取部位定灸量所取穴位皮肉淺薄者宜以小灸量, 皮肉厚實者宜以大灸量。 如《備急千金要方》云:“頭面目咽, 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 灸之則須小熟, 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 其腰脊欲須生少”。 實驗也發現, 肌肉淺薄之處的大椎、至陰穴, 少灸則轉胎效果佳, 多灸之后效反差。
5.由患者感覺定灸量患者感覺分二類, 一為施灸后的灼熱感。 根據不同病情, 有的僅要求局部溫熱感, 有的則要求有燙灼感, 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
6.由施灸次數定灸量一次灸完為頓灸, 分次灸完稱報灸。 對體質差者及頭四肢等肌肉淺薄處, 可以通過報灸的方式控制灸量, 以防止不良反應, 取得預期效果。 恰如《神灸經綸》所云:“若并灸之,
當然, 上列各條的具體施灸量應綜合考慮。 必須指出的是, 從歷代記載及已有的經驗看, 一般而言, 創傷灸療, 效果較佳。 但對現代人來說, 灼傷皮膚的灸療往往難以接受, 為增強剌激量, 可采用連續多次短時間的強剌激以達到時間整合后的一次極強剌激, 類似創傷剌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