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低燒高燒的分別

大家都知道再去醫院的時候, 如果發燒的體溫不是特別高的情況下, 醫生都不會給患者使用退燒藥, 這是因為醫院裡面都是有明令規定的, 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所以我們自己在家裡發燒的時候, 也應該分清低燒和高燒都是什麼程度的, 什麼時候可以用藥, 那麼低燒高燒的分別是什麼呢?

低燒高燒分別多少度

在兒科門診中, 每天因為發燒來就診的孩子都會排起長隊。 簡單的感冒感染性疾病等等, 都會引起孩子發燒。 家長們大多數都瞭解發燒的概念, 但是對於低燒和高燒的度數卻很少有人瞭解的清楚, 這就會導致家長在孩子發燒後處理不當, 導致孩子從低燒轉為高燒。 那麼低燒和高燒分別是多少度呢?

1到3歲的孩子屬於嬰幼兒, 嬰幼兒的身體代謝比成年人要快, 所以基礎體溫要超過成年人, 一般來說, 嬰幼兒正常的體溫應在36度到37.5度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 嬰幼兒體溫容易波動。 孩子的體溫如果超過了37.5度低於38度則為低熱, 38.1度到39度之間稱為中度發熱, 39.1度到41度則為高熱, 也就是高燒。 超過了41度可定義為超高熱。

由於嬰幼兒體溫易於波動, 所以暫時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也可能是正常的,

也就是說, 並不一定是孩子體溫升高就是發燒。 如果孩子的體溫有暫時波動的現象, 但有出現任何異常的情況, 孩子的食欲、精神狀態良好這種情況, 家長可不必過度擔心。

高燒和低燒哪個更嚴重

關於孩子發燒的知識, 大部分父母都是從書本中得知。 另外有一部分瞭解到的途徑是朋友同事, 少部分父母會從醫護人員處學習到關於孩子發熱的知識。 這種缺乏系統性的瞭解影響到了父母對孩子發燒的處理。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低熱時還不是特別擔心, 一旦轉為高熱又會出現過度焦慮的情況。 其實高燒並不一定比低燒可怕, 低燒也並不一定就比高燒安全。

相對於高燒而言, 兒科醫生其實最擔心的是孩子“燒不出來”,

也就是孩子一直徘徊于低燒的狀態。 發熱實際上是人體在遭遇疾病後所啟動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是機體正在對抗感染的表現, 所以高燒和低燒並不能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 有的孩子雖然發著高燒, 但是精神狀態良好, 也不影響吃喝, 這時的高熱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但是對於體弱多病的孩子來說, 由於免疫系統功能較差, 當病原體入侵後免疫系統無法調集力量對抗病原體, 所以即使病情非常嚴重, 體溫也持續徘徊在低燒狀態, 這時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長期低燒會對孩子機體的調節功能產生影響, 降低機體的活力, 使孩子身體素質越來越弱, 所以孩子低熱家長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