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解決厭食8大招 第5個居然是讓寶寶空腹!

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厭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如何讓寶寶胃口大開更是讓不少媽媽操碎了心。 其實簡單幾招, 就能“治”各種厭食。

·

1

孩子正常的飲食進程

一般來說, 孩子的飲食進程自出生後到4個月主要食物為母乳;之後開始嘗試副食品則分為“適應期”、“訓練期”與“進步期”等3個時期, 如下表所示。 此外, 孩子的萌牙發展亦是飲食質地選擇的考量之一。 目前已有文獻證實, 在輔食階段能夠利用食物質地的變化, 幫助孩子訓練口腔咀嚼功能, 不僅可以增加進食能力, 更可促進腦部發育。

2盤點孩子不愛吃飯原因

關於輔食添加時機, 有人說4個月, 也有人說6個月開始。 其實這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狀況來定, 並評估下列幾項要素:

1.寶寶5~6個月大, 頸部變硬、能坐起時。

2.寶寶看到大人吃飯, 表現出有興趣的時候。

3.寶寶體重為出生時的2倍時。

4.寶寶奶量一天超過1,000毫升。

5.寶寶發生厭奶期時。

其中以第1項最為重要, 表示孩子的肌肉、骨骼慢慢成熟, 具有一定的支持度;而其他4項中只要符合2項就可開始嘗試輔食。

照顧者餵食時最好能讓孩子坐著並以湯匙餵食, 值得注意的是躺著吃可能發生嗆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同時讓孩子口腔適應不同的給食工具。 並且, 照顧者給予輔食不宜過晚, 除非孩子有特殊狀況, 否則最晚不應超過9個月, 避免影響口腔肌肉咀嚼功能, 也容易發生過敏問題。

食材選擇方面, 剛開始以不易引起過敏、略具甜味又可變化濃稠度的“全榖根莖類”為佳, 並配合質地慢慢變化, 以白米為例:米湯→米漿→米糊→十倍粥→七倍粥→五倍粥→軟飯→米飯。 由於麥穀類、地瓜、山藥、南瓜、紅豆、綠豆等均屬全榖根莖類,

可更換嘗試。 若孩子適應良好, 再搭配蔬菜類混食, 水果類則以果汁或果泥在餐後給予。 8個月起開始增加豆魚肉蛋類, 1歲後, 市售全脂鮮奶等乳品類也可嘗試食用。

3讓孩子胃口大開的8大妙招
1、避免過晚給予輔食

應於出生後4至6個月予以嘗試輔食, 此時正值孩子咬合與口腔相關的反射作用整合, 口腔相關部位(嘴唇、臉頰、舌頭)彼此間運作趨於協調, 而慢慢出現咬、咀嚼、閉合等動作。 通過輔食的給予, 讓孩子適應流質以外的飲食質地, 如泥狀、細軟、半流質等, 促進咀嚼及吞咽功能發展。

2、變化烹調方法及功能表內容

不時變化咖哩、糖醋、茄汁、紅燒、烘焙等料理方式, 同時改變食物外形, 例如做成星形、愛心、卡通人物等,

再巧妙搭配顏色變化, 促進孩子進食意願。

3、通過孩子喜歡的事物進行誘導

利用故事繪本或孩子喜歡的偶像, 強化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及偏食的後果, 增加孩子對於該食物的接受度。

4、父母以身作則並適時讚美

廣泛給予各種食物, 父母以身作則吃給孩子看, 並鼓勵孩子嘗試, 即使只吃一小口, 也要讚美孩子嘗試進食的努力, 之後不定期出現這項菜色, 讓孩子習以為常, 降低抗拒感。

5、用餐時間規律

適時讓孩子有空腹感, 固定三餐的用餐時間, 每次用餐應於30~40分鐘吃完, 若孩子不好好吃飯, 時間一到便結束用餐(這是很合理的堅持), 下次用餐時間則是3小時後的點心時間(孩子很餓時可提前半小時)。 “點心”是點到為止的意思,

像是小餐包1~2個、綠豆麥片1小碗、鮮奶1杯、布丁1個或水果1份等, 不鼓勵孩子于點心時間吃太飽, 否則又會影響下一餐的正餐進食狀況。

6、暫不供應討厭食材並替換相同營養素食材

暫時停止供應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或供應次數;並以同類型食材來暫時替換, 避免長期不吃, 造成營養素缺乏。

7、孩子與同年齡小朋友共餐

幼稚園的團體用餐環境, 會讓孩子從旁感受其他小孩喜歡該食物的氣氛, 增進他對該食物的好感。

8、營造用餐的愉快氣氛

全家人一起吃飯、談論有趣的主題, 別總是注意孩子吃了多少, 避免施壓, 製造無謂緊張而影響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