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藥效湯藥如何熬制 遵循四點基本原則
煎煮中藥看似簡單, 但是其中的細節是有很多的, 如鍋的選擇, 不是任何材質的鍋都適合煎煮中藥, 砂鍋或搪瓷鍋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想要煎出一副藥效極好的湯藥, 以下注意事項必須瞭解。
一、選好藥鍋
據說, 三國時候, 有一個庸醫叫陸矜, 因久混江湖, 識得一些醫家的驗方。 隨即到處行醫賣藥。 有一年, 他來到許昌, 聽說曹操患偏頭疼, 正到處查訪名醫。 陸矜一聽, 認為這是天賜給他巴結權貴, 升官發財的良機, 便決定邀功獻技。 他兼程趕到軍營, 許下“包治”的諾言。 粗略切脈後他便開出處方, 取來一銅器為曹操熬藥。 藥熬好後, 他親自捧給曹操, 不料曹操服藥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這時, 隨軍醫生告訴曹操:“銅器熬藥乃醫家大忌”。 曹操聽罷, 連呼:“庸醫害我也!”盛怒之下, 讓士兵椎出陸矜斬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選擇好熬藥工具是熬藥的首要環節。 熬藥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鍋。
此外, 熬藥用鍋必須清潔, 每次熬藥完畢最好立即去渣洗淨。 鍋內若殘存一些藥渣, 將會影響再次熬藥的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
熬一劑藥, 應掌握好用水量。 太多, 則無端地延長藥物熬時間, 使一些不宜久熬的藥物失效, 況且藥汁太多, 病員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則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熬出, 且易熬幹。
熬藥前先將藥物浸泡20~30分鐘, 一般熬藥時水面以高出藥面1~2橫指為宜。 當然, 用水的多寡也應根據藥物種類來確定。 一般屬於滋補一類的藥物熬頭汁需水約300毫升, 二汁約300毫升;解表藥, 頭汁約300毫升, 二汁約100毫升:一般藥, 頭汁約200毫升, 二汁約200毫升。
還應當根據各位醫師處方中的用藥量(即藥味的多少)來確定。
常可選下列加水法:①熬藥代水法。 將一劑藥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熬,
熬藥時, 不宜頻頻加水, 這不利於藥物的分解。 若藥物吸水膨脹, 水被吸盡, 可酌情加點開水。 熬需水量較大的草藥, 最好事先有準備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對熬藥火候, 有近乎於苛刻的要求。 北宋自然科學家沈括曾說:“藥有可以久煮, 有不可以久煮者, 有宜急火,
四、注意時間
藥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藥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藥效的。因此,把握好藥物的熬時間亦極為重要,它們常根據藥物的質地和功用來確定。
1.滋補類藥物:俗稱“補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根莖、果實;動物的甲、角、殼等,質地堅硬厚實,難於溶解,熬藥前常須搗碎,並適當延長熬藥時間。一般頭汁煮沸後,文火熬半小時至一小時;二汁煮沸後再熬半小時左右。個別的須燜煮數小時以上。
2.解表發汗類藥物:俗稱“清熱解毒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葉,其質地輕揚,氣味辛香,富含揮發油,熬太久則易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揮發逸去,降低藥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熬5—10分鐘即可。
3.一般性藥:即普通治療藥,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視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煮沸後再熬半小時即可。
四、注意時間
藥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藥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藥效的。因此,把握好藥物的熬時間亦極為重要,它們常根據藥物的質地和功用來確定。
1.滋補類藥物:俗稱“補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根莖、果實;動物的甲、角、殼等,質地堅硬厚實,難於溶解,熬藥前常須搗碎,並適當延長熬藥時間。一般頭汁煮沸後,文火熬半小時至一小時;二汁煮沸後再熬半小時左右。個別的須燜煮數小時以上。
2.解表發汗類藥物:俗稱“清熱解毒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葉,其質地輕揚,氣味辛香,富含揮發油,熬太久則易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揮發逸去,降低藥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熬5—10分鐘即可。
3.一般性藥:即普通治療藥,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視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煮沸後再熬半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