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盤點秋季養生五大禁忌與誤區

夏秋交替, 人體難免會感覺到有一些不適應, 因此秋季養生被人們所重視。 但是如果不小心犯了秋季養生禁忌或者是穿入了誤區, 那麼反而對健康不利哦, 看來瞭解一下秋季養生的禁忌與誤區吧!

誤區一:春捂秋凍 “秋凍”可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過渡到秋涼, 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但秋季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 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 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 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 而且, 秋季多數人情緒易煩躁, 加上過度勞累, 如果防護不當, 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

正確調理: 首先, 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防止腹部受涼, 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須尤其小心腹部的保暖, 適時增加衣服, 夜間睡眠時要蓋好被褥, 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或加重胃病。 其次, 要調節飲食, 可以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避免燥邪傷害, 少吃辛辣, 防止其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另外, 秋季氣候乾燥, 容易導致便秘, 應該多吃水果補充水分。

誤區二:秋後進食過多滋陰補品 立秋後氣溫仍然會偏高, 且濕度較大, 在這種濕、熱並重的氣候狀況下, 人體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減弱, 此時若大量進食補品, 特別是過於滋補的養陰之品, 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 使長期處於“虛弱”狀態的胃腸無法承受, 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腹脹、厭食、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會出現。

正確調理: 從物美價廉的食補角度來說, 百合、蓮子、山藥、白扁豆、紅棗、蓮藕、黃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祛除餘暑及濕氣等功效。 從藥補的角度來, 黃芪、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比較適合。 另外, 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可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誤區三:秋季大量增食肉類 有人認為夏季之後, 應該多吃肉類, 增加營養、儲備脂肪, 以備過冬禦寒。 但是這個傳統適用于過去以穀類為主的單一、匱乏的食物條件, 現在生活中食物種類多, 人們攝入的脂肪、蛋白質含量並不低, 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了。 而且, 對於心腦血管患者來說,
更不宜過量食用肥膩食品, 以免導致疾病發作。

正確調理: 在入秋的時候, 食物還是應該以清淡為主。 專家表示, 除食補外, 慢跑等適量運動有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和對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誤區四:秋季要以肺補肺 中醫確實有取類比象的養生理論,認為可以通過“以形補形”的方法來改善原有病灶或是預防相對應器官的發病。秋季氣候乾燥,呼吸系統疾病多發,養肺就成為人們“想當然”的做法。

正確調理: 其實,健康的人沒有必要針對肺這個臟器進行飲食或藥物調補,從生活的日常起居多注意一些就可以了。

誤區五:秋後餐餐人參鹿茸 像人參、鹿茸等“好貨”並不適合立秋後服用,反而會引發虛火,中醫稱之“血熱妄行”。每年立秋後,由於盲目進補而導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損害者,足以證明進補不當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極大危害。

正確調理: 中醫認為,立秋後養生應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尤其重視對上呼吸道如鼻咽部的保護,若要進補,應在專門的營養師或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誤區四:秋季要以肺補肺 中醫確實有取類比象的養生理論,認為可以通過“以形補形”的方法來改善原有病灶或是預防相對應器官的發病。秋季氣候乾燥,呼吸系統疾病多發,養肺就成為人們“想當然”的做法。

正確調理: 其實,健康的人沒有必要針對肺這個臟器進行飲食或藥物調補,從生活的日常起居多注意一些就可以了。

誤區五:秋後餐餐人參鹿茸 像人參、鹿茸等“好貨”並不適合立秋後服用,反而會引發虛火,中醫稱之“血熱妄行”。每年立秋後,由於盲目進補而導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損害者,足以證明進補不當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極大危害。

正確調理: 中醫認為,立秋後養生應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尤其重視對上呼吸道如鼻咽部的保護,若要進補,應在專門的營養師或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