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娘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1.陶弘景:樗雞, 形似寒螿而小, 今出梁州。 方用至稀, 惟合大麝香丸用之。 樗樹似漆而臭, 今以此樹上為好, 亦如芫青、亭長,

必以芫葛上為良矣。

2.《唐本草》:樗雞有二種, 以五色具者為雄, 良。 青黑質白斑者是雌, 不入藥用。 今出岐州, 河內無此物也。

3.《本草衍義》:樗雞, 京東西京界尤多。 形類蠶蛾, 但頭足微黑, 翅兩重, 外一重灰色, 下一重深紅, 五色皆具, 腹大, 此即樗雞也。 {

【拼音名】Hónɡ Niánɡ Zǐ

【英文名】Huechys sanguinea

【別名】紅娘蟲、麼姑蟲、紅女、紅姑娘、紅蟬

【來源】

藥材基源:為蟬科動物黑翅紅娘子、短翅紅娘子、褐翅紅娘子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2.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3.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 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

1.黑翅紅娘子, 體較大, 體長15-25mm, 寬5-7mm。 頭黑色, 複眼褐色, 突起, 成半球形, 單眼3個, 淡紅色, 基部全被黟以長毛。 胸部黑色, 中胸背兩側有一個較大的朱紅色斑塊, 前翅黑色, 翅脈黑褐色;後翅淡褐色, 透明, 翅脈黑褐色,

腹部朱紅色。

2.短翅紅娘子, 本種與黑翅紅娘子相似。 特徵是前胸中央有一凸形, 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朱紅色斑紋, 前翅暗褐色, 不透明, 後翅稍淡, 翅脈深灰褐色。

3.褐翅紅娘子, 形狀與習性與黑翅紅娘子相同, 其特點為前翅褐色, 後翅淡褐色, 半透明。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

2.成蟲最早於3月上旬出現。

資源分佈:1.分佈於我國南方各地。

2.分佈于雲南南部。

3.分佈于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

【性狀】

性狀鑒別(1)黑翅紅娘子, 蟲體呈長圓形, 尾部較狹, 似蟬而形較小, 長1.5-2.85cm, 寬5-7mm。 頭黑, 嘴紅。 複眼大而突出。 頸部棕黑色, 兩肩紅色。 背部有2對黑棕色有膜質翅, 內翅較薄而透明, 均有明顯的細紋。 胸部棕黑色, 有足3對, 多已脫落。 腹部紅色, 具8個環節, 尾部尖,

質松而輕, 部開體內呈淡黃色。 氣微臭, 味微辛, 極毒。

(2)短翅紅娘子, 前胸中央有一凸形, 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斑紋, 朱紅色, 前翅暗褐色, 不透明, 後翅稍淡, 翅脈深褐色。

(3)褐翅紅娘子, 前翅灰褐色, 後翅淡褐色。

【化學成份】紅娘子含斑蝥素(Cantharidin)等, 又含蠟、脂肪油及紅、黑2種色素。 樗雞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

【炮製】揀淨雜質, 除去頭、足及翅, 用米同炒至老黃色, 取出, 篩去米粒即成。

【性味】味苦;辛;性平

【歸經】心;肝;膽經

【功能主治】破瘀;散結;玫毒。 主血瘀經閉;腰痛;不孕瘰鬁;癬瘡;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入丸、散, 1-3g。 外用:適量, 研末作餅敷貼。

【注意】體弱、無瘀者及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邪氣, 陰痿。

2.《名醫別錄》:療腰痛, 下氣。

3.《本草衍義》:行瘀血、月閉。

4.《本草綱目》:主瘰鬁, 散目中結翳, 療猘犬傷。

5.《藥材資料彙編》:效用與斑蝥同。

6.《山西中藥志》:外用治瘡癬。

7.《本草綱目》:紅娘子, 蓋厥陰。

8.經藥, 能行血活血。 《普濟方》治目翳, 拔雲膏中與芫青、斑蝥同用, 亦是活血散結之義也。 《本草匯言》:紅娘子, 通血閉, 行瘀血, 破胎孕之藥也。 陶隱居曰, 此藥性味猛厲, 為蟲類之最酷者, 方藥稀用。

9.《本經逢原》:樗雞, 能活血散血。 孫一奎治血蠱用抵當丸, 以樗雞易水蛭, 三服血下脹消, 形神自複。 與薛新甫治水腫用椒仁丸中芫青不殊。 一走血而下瘀, 一走氣而破水, 皆峻劑也。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