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4小兒腹瀉食療方

治療小兒腹瀉的常見食物

胡蘿蔔泥與米湯是治療小兒腹瀉的常用食療方之一。 現代研究表明, 胡蘿蔔中所含的揮發油能起到促進消化和殺菌的作用可減輕腹瀉和小兒胃腸負擔, 並且胡蘿蔔中還含有果膠、木質素、黃堿素等物質能使大便成形並吸附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

臨床觀察表明, 在給小兒腹瀉餵食胡蘿蔔泥時, 若讓患兒適量喝點小米湯, 可大大減少頑固性腹瀉的次數。

胡蘿蔔泥和小米湯的製備方法:

胡蘿蔔泥:將胡蘿蔔用清水洗淨, 去皮後切成塊, 將切成塊的胡蘿蔔置入電鍋內蒸熟, 蒸熟後的胡蘿蔔用磨板磨成胡蘿蔔泥, 每日3次, 每次1-2勺。

小米湯:取小米250克, 加2500毫升水, 微火煮2小時, 取上層米湯, 每日喂6次, 每次30~100毫升。

小兒腹瀉其他食物:

酸牛奶:鮮牛奶消毒後經乳酸桿菌發酵而成。 酸牛奶的凝塊小, 易消化, 能刺激胃腸道消化酶分泌,

同時有殺菌作用, 適用於經常腹瀉的嬰幼兒。

蘋果泥:取新鮮蘋果一隻切開, 用金屬小勺輕輕刮取。 蘋果的纖維較細, 對腸道刺激小, 富有鹼性, 含有果膠和鞣酸, 有吸附和收斂作用, 對腹瀉治療有益。

焦米湯:先將米粉炒至焦黃, 加水和適量糖煮沸成稀糊狀。 米粉遇水加熱即成糊精, 易於消化, 而且米在炒制時表面部分炭化, 具有吸附止瀉作用。 腹瀉嚴重時可以選用。

山楂粥:適用於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 表現為大便稀、帶粘液, 酸臭不化。 方法是將山楂10~20克, 大米30克、白糖5克, 共煮成粥, 一天分3次服下, 可連服3~5天。 也可用焦山楂(將山楂去核炒成炭)研末, 加適量白糖沖水服, 每次3克, 每日3次。 可治腹瀉和由此而產生的腹痛。 尤其是夏季飲涼積食而造成的腹瀉和由此產生的腹痛,

吞服焦山楂有溫化止瀉之功, 服用方便, 效果良好。

米殼飲:取米殼10克, 水煮, 去渣, 加冰糖或白糖適量, 趁熱服。 此法可治各種腹瀉和消化不良。

需要說明的是, 中醫常根據腹瀉患者症狀的不同而分為以下四種:脾虛型、傷食型、風寒型和濕熱型。 而胡蘿蔔配米湯僅僅適用於治療脾虛型小兒腹瀉。

4種腹瀉類型的食療食譜

一、傷食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寶寶有腹脹、腹痛, 腹瀉前哭鬧不安的表現, 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塊, 食欲減退伴有口臭。 此型多見於腹瀉伴有消化不良的寶寶。

食療方: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淨, 連皮切碎, 加250毫升水, 加食鹽少許, 煎湯代茶飲。

若寶寶超過1歲, 可以吃蘋果泥。

焦山楂麥芽飲:取山楂30克,

炒麥芽30克, 紅糖15克。 先用小火將山楂及麥芽炒至略焦, 離火, 加少許酒攪拌, 再置火爐上炒至幹, 然後加200毫升水, 煎煮15分鐘, 去渣後加入紅糖再熬至沸, 待溫後分幾次服用。

二、風寒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寶寶大便稀薄多泡沫, 色淡, 臭味少, 有腹鳴腹痛, 或伴有發熱。 此型多見於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 茶葉3克, 加水煮沸後加少許紅糖, 代茶飲。

糯米蒼白術粥:取糯米30克, 白術12克, 蒼術6克。 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術及蒼術放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 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三、濕熱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大便呈蛋花湯樣, 伴有少許黏液, 發熱伴舌苔厚膩。 腹瀉以此型最多見。

食療方:

烏梅葛根湯:取烏梅10只, 葛根10克, 加250毫升水, 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燒20分鐘,

去渣加紅糖少許, 分次飲用。

陳皮紅棗湯:鐵鍋內放12只幹紅棗, 炒成微焦, 取洗淨的陳皮(曬乾的橘皮)10克, 加入紅棗和水煎15分鐘, 代茶飲。

四、脾虛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腹瀉久瀉不愈, 寶寶面色萎黃, 食欲減少, 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塊物。 多見於腹瀉後期不愈的寶寶。

食療方:

胡蘿蔔湯:取新鮮胡蘿蔔250克, 洗淨, 連皮切成小塊, 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 喝湯、吃胡蘿蔔。

扁豆薏米仁山藥粥:取扁豆50克, 山藥60克, 薏米仁30克, 粳米50克。 將扁豆炒熟, 與薏米仁、山藥、粳米、少許鹽同煮成粥食用。

菱粉粥:取粳米50克, 加水煨粥, 待粳米熟時, 調入菱粉30克和少許紅糖, 煮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