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高血壓治療這六個誤區要避免

高血壓病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 稍不注意病情就會加重, 因此必須引起重視。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胡桃紅教授告訴大家, 高血壓治療要走出六個誤區。

誤區之一:以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

高血壓病人癥狀的輕重與血壓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有些病人血壓很高, 卻沒有癥狀;有些病人血壓僅輕度升高, 癥狀卻很明顯。 這是因為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同, 加上臟器官損害程度有時候與血壓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 因此, 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

往往是錯誤的, 也容易延誤治療。

正確的做法是定期主動測量血壓, 每周至少測量兩次。

誤區之二:血壓一降, 立即停藥。

病人在應用降血壓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 血壓降至正常, 即自行停藥, 結果在不長時間后血壓又升高, 還要再使用藥物降壓, 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 還將由于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 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如腦出血等。

正確的服藥方法是服藥后出現血壓下降, 可采用維持量, 繼續服藥, 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藥物進行調整, 而不應斷然停藥。

誤區之三:采用傳統的服藥方法。

研究表明, 高血壓病病人的血壓在清晨醒后變化最大, 可以在數分鐘之內上升12~30mmHg, 中午過后, 血壓會自行下降。 這種血壓變化規律致使病人容易在早晨和夜間發生腦卒中(早晨容易發生腦出血,

而夜間則容易發生腦缺血。 )。 傳統的每日3次的服藥方法沒有考慮病人的血壓變化規律, 只是一味地考慮降低血壓, 結果使清晨時的血壓控制不理想, 而下午和夜間常使血壓偏低。

正確的服藥方法是是可以在每日清晨醒后1次性服藥, 這樣能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壓劇烈變化, 使血壓處于比較平衡狀態, 因此效果較好。

誤區之四:降壓過快過低。

一些高血壓病人希望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因為, 血壓降得過快或過低會使病人感到頭暈、乏力, 還可誘發腦血栓形成等嚴重后果。

誤區之五:不根據具體情況, 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為此偏高些的血壓, 有利于心、腦、腎等臟器的血液供應。 如果不顧年齡及病人的具體情況, 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平, 勢必影響上述臟器的功能, 反而得不償失。

正確做法是根據病人的年齡、臟器的功能情況, 將血壓降到適當的水平, 特別是老年人, 不可過度降低血壓。

誤區之六:單純依賴降壓藥, 不做綜合性的治療。

高血壓的病因較多, 因此, 治療也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 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正確的做法是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 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少鹽、適當參加文體活動, 避免情緒激動, 保證充足睡眠, 肥胖者應減輕體重等。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