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你被這些保健“常識”欺騙了嗎

1.白皮雞蛋更有營養

謠言:白皮雞蛋更有營養。

真相:從雞蛋的形成過程來看, 蛋殼形成於最後一道工序, 在蛋殼顏色形成前, 蛋裡面的物質都形成了。

所以, 蛋殼的顏色並不會直接影響雞蛋的營養成分。

2.木耳、豬血等是清肺食物

謠言:霧霾嚴重, 有些食物可以“清肺”, 最常見的如木耳和豬血。

真相:霧霾顆粒物是進入呼吸系統產生危害的, 而木耳、豬血等各種動物血製品則進入消化系統,

在腸道中通過膳食纖維吸附一些有害物質。 兩者各走各的路, 都沒有機會碰面, 更不用談“清肺”了。

3.自來水中的氯可致癌

謠言:蒸煮食物時, 自來水中的氯經過加熱會包覆在食物上, 食用致癌, 因而要打開鍋蓋把水燒開再蒸煮食物。

真相:加氯是目前最常用的,

且安全性很高的自來水滅菌手段。 如果硬要把自來水中的氯納入所謂的致癌物行列, 那麼有一條可以參考: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致癌分類”中, 把氯歸入“第三類”——與咖啡因同級。

4.秋葵是“神藥”

謠言: 秋葵能治糖尿病, 還是“植物偉哥”, 是“神藥”。

真相: 秋葵的營養成分並不出眾, VC含量不如小青菜, VE含量低於菠菜, 煙酸比不上各種豆類。 除了口感特別, 不能指望它成為“神藥”。

5.毒豆芽“五毒俱全”

謠言:“毒豆芽”中摻入了“AB粉”、“無根粉”、“激素”等物質, 使得豆芽“五毒俱全”——致癌、致畸、致兒童早熟, 等等。

真相: 報導中所說的“AB粉”、“無根粉”都屬於植物激素,

或稱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這些成分都是植物自身能產生的激素的類似物, 能對植物生長發育進行調節, 保證穩產增產。 植物激素無法對人體起作用。 “AB粉”、“無根粉”也都屬於合法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6.富氧水是“補氧神水”

謠言: 喝了富氧水,

“即可通過消化道粘膜滲透方式吸收水中的高濃度氧氣, 達到高效、簡便、無毒副作用的補氧”, 堪稱“神水”。

真相: 且不說被鼓入水中的氧氣會隨著開瓶蓋等動作跑掉許多, 單就常識來說, 喝水是為了補充水分, 呼吸才是為了吸收氧氣, 人體不能通過消化道吸收氧氣。 宣傳中所說的“神效”沒有科學依據, 甚至不利於身體健康。

7.水果酵素排毒養顏

謠言:水果酵素可以排毒、減肥、養顏。

真相:“水果酵素”本質上就是一種自然發酵製品,成分組成和酸菜汁或酒釀沒有本質差異,其宣稱的種種“功效”都是無稽之談。不僅如此,由於自然發酵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雜菌污染產生毒素,生成其他有害物質。

8.吃梨抗癌

謠言:吃燒烤之後吃梨可以預防癌症,喝加熱的梨汁效果更好。

真相:對於經常大吃大喝的現代人,如果有這樣既虧不了嘴又純天然的排毒神器當然再好不過了,不過這僅僅是美好的推測,還沒有聽說過守著梨園的梨農就不會得癌症。

9.濕紙巾有毒

謠言:濕紙巾中的丙二醇、苯紮氯銨等成分有害健康。丙二醇是一種容易滲透到皮膚中的石油化工溶劑,對身體危害極大。

真相:事實上,丙二醇具有吸濕、潤滑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在食品、化妝品、藥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廣泛應用。苯紮氯銨,是一種常見的表面活性劑,具有更強的抗菌作用,創可貼中就含有苯紮氯銨。在正常情況下,濕紙巾可以放心使用。

10.手機輻射燙傷皮膚

謠言:一位女士打電話時側臉被燙傷,是手機輻射所致。

真相:其實,“低溫燙傷”才是主謀。手機在連續工作1小時左右溫度普遍可達到40℃以上,一些機型的溫度更可高達近50℃,已經超過了低溫燙傷的安全閾值。電子產品的輻射一般都在安全範圍內。

7.水果酵素排毒養顏

謠言:水果酵素可以排毒、減肥、養顏。

真相:“水果酵素”本質上就是一種自然發酵製品,成分組成和酸菜汁或酒釀沒有本質差異,其宣稱的種種“功效”都是無稽之談。不僅如此,由於自然發酵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雜菌污染產生毒素,生成其他有害物質。

8.吃梨抗癌

謠言:吃燒烤之後吃梨可以預防癌症,喝加熱的梨汁效果更好。

真相:對於經常大吃大喝的現代人,如果有這樣既虧不了嘴又純天然的排毒神器當然再好不過了,不過這僅僅是美好的推測,還沒有聽說過守著梨園的梨農就不會得癌症。

9.濕紙巾有毒

謠言:濕紙巾中的丙二醇、苯紮氯銨等成分有害健康。丙二醇是一種容易滲透到皮膚中的石油化工溶劑,對身體危害極大。

真相:事實上,丙二醇具有吸濕、潤滑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在食品、化妝品、藥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廣泛應用。苯紮氯銨,是一種常見的表面活性劑,具有更強的抗菌作用,創可貼中就含有苯紮氯銨。在正常情況下,濕紙巾可以放心使用。

10.手機輻射燙傷皮膚

謠言:一位女士打電話時側臉被燙傷,是手機輻射所致。

真相:其實,“低溫燙傷”才是主謀。手機在連續工作1小時左右溫度普遍可達到40℃以上,一些機型的溫度更可高達近50℃,已經超過了低溫燙傷的安全閾值。電子產品的輻射一般都在安全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