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好可怕,大便出現這種情況,竟然預示著腫瘤在靠近

而“拉”常常被我們所忽視, 只有當出現疾病時候才反應過來, 需要看醫生。 其實一些消化道、腸道疾病可以提前從糞便的顏色、形態、排便習慣等反應出來。 尤其當發生以下情況時要當心危險在萌芽!

一、排便習慣的改變

從排便次數來看, 一天排便次數1-3次或2-3天排便一次, 都屬於正常情況。 但是當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如4天甚至一周不排便, 或每天排便10次以上, 亦或出現便秘、腹瀉交替的發生, 可能屬於腸道腫瘤。

大腸分為盲腸、升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等幾段, 排便習慣的改變, 在大腸各個部分都可能發生腫瘤。

二、大便形狀、顏色、氣味的改變

大便的外觀最能預示一些疾病的發生, 直觀而且明瞭。

1.大便稀、泛紅色, 可能是大腸粘膜出血, 如果再混有粘液、膿液, 要考慮是否伴有腸炎。

2.大便呈暗紅色、黑色, 排除有色食物導致, 可能為上消化道出血, 血液在腸道內發生了氧化, 導致大便發黑、發暗。

3.大便有白色泡沫、油脂狀泡沫, 或夾雜未消化的食物, 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 嬰幼兒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4.大便像鼻涕, 有紅色或白色。 這種大便屬於膿液、血液、粘液的混合物, 可能是細菌引起的疾病, 如慢性結腸炎。

5.大便出血白色、似陶土。 說明膽汁沒有進入腸道, 膽管發生了堵塞。 膽汁會經過血液迴圈進入皮膚, 使皮膚發黃、瘙癢。 病因一般為膽結石、肝癌、膽管癌等。

6.大便表面帶有鮮紅色血液, 說明血液剛附在大便上不久, 沒有與大便混合。 一般是痔瘡引起, 如外痔、內痔、肛裂等。

7.大便一直呈扁平狀、帶狀, 要注意檢查直腸癌、直腸潰瘍等疾病。

另外, 大便的氣味與飲食有關, 愛吃肉, 排便臭味重, 吃素則氣味相對較輕。 不過, 患有直腸癌的人排便會一直有惡臭。

三、發生排便困難

排便, 需要人體多個系統的參與, 結腸的結構、腸壁的神經、腸內容量等都影響排便, 包括括約肌張力下降、盆地肌放鬆等。 發生排便困難需要檢查人體多個組織或器官。 但是排便困難要區別於便秘, 不管何種因素導致的便秘, 大便都以乾燥、粗、硬為主要表現, 並且排便間隔時間長, 排便不規律。

四、總覺得排不乾淨

排便時總不能“一次搞定”, 站起來後又想排, 可是用力又排不出或只能排出一點點, 總覺得沒排乾淨。

其實這種現象屬於中醫範疇, 因為飲食、情緒、起居環境導致的脾濕、腎虛, 導致大便粘膩。 需要加強鍛煉與去濕氣, 少吃生冷、油膩食物。

另外, 發生慢性腸炎也可能有這種現象。

所以, 身體一些潛在危險的發現, 不僅要依靠醫生, 還要依靠自己的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