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都市白領一族落入腸癌漩渦

1、“肉食者鄙”——無肉不歡者日益成為腸癌高危人群

許多人以為惡性腫瘤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自己“正值妙齡”, 根本不用擔心。 然而, 這樣的觀點並不完全科學。 雖然中老年人罹患腫瘤的幾率較高, 但這並不代表年輕人就能置身事外。 腫瘤的發生、發展受遺傳、性別、年齡、飲食、營養、環境、心情、慢性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年齡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數。 事實上, 不良生活方式在腫瘤的發病中佔據更高的權重。 小資飲食方式, 對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肉食來者不拒, 正是腸癌發生的幕後推手。

無論吃進去的食物如何美味誘人,

通過消化系統的加工, 最終都會變成臭穢的糞便。 排泄物不僅是氣味讓人不快, 其中還包藏禍心——大量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潛藏在糞便中, 是機體每天都要面對的健康威脅。 中國人世代居住在東亞的季風區, 這片土地的氣候十分適宜農業生產。 千萬年生於斯長於斯, 中國人形成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飲食結構和飲食文化。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我們的腸胃早就習慣了“素食”。 突然間西風東漸, 粗糧被“踢出”中國人的餐桌, 蔬菜、水果也退居次席, 葷腥“鳩占鵲巢”成為主角。 不可否認, 肉食的口感讓人難以抗拒, 但別忘了古人的遺訓——“肉食者鄙”, 無肉不歡的直接代價就是消化道備受折磨,
尤其是腸道。 人類的結腸、直腸中寄生著大量微生物, 肉食在給人體帶來營養的同時, 也給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一旦攝入的肉類超過人體的需求, 多餘的營養物質就成為細菌的培養基。 在細菌的作用下, 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迅速腐敗, 產生大量氣味難聞、同時對健康極有危害的物質。 腸黏膜長期遭受有害物質的“薰染”, 炎症——壞死——再生的過程不斷輪回, 黏膜細胞在修復過程中一旦走上“歧途”, 就會發生惡變。

2、油煎、煙熏、火烤——助長腸癌的囂張氣焰

中國人鍾情的烹飪方式有爆炒、清蒸、水煮等, 採用這些方法來烹調食物, 不僅可以保留食物原本的色、香、味, 對健康也十分有利。 反觀西方人, 油煎、煙熏、火烤成為烹飪的主流方法。

誠然, 這樣加工出來的食物味美可口, 讓人食指大動, 其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無論是油煎, 還是煙熏、火烤, 烹調溫度都很高, 大大超過爆炒、清蒸和水煮的100攝氏度上下。 高溫雖然催生了食物特殊的風味, 但同時也使蛋白質、脂肪變焦, 產生大量對健康有害的致畸、致突變物質。 偶爾接觸這些物質或許不會產生明顯危害, 要是長此以往情況就難以預料了, 致畸、致突變物質會助長腸癌的囂張氣焰。

3、排便突然變細、伴有少量出血——留意腸癌的警示信號

儘管早期病程進展緩慢、症狀隱匿, 可腸癌發作前並不是沒有發出過警告。 排便狀況的改變便是腸癌最顯著的預警信號。 令人遺憾的是, 很多人對這警示信號視而不見,

把每天排便的這個舉動等同於例行公事。 其實, 每天排便後哪怕多花一秒鐘仔細觀察一下, 也許就能讓悲劇止步于萌芽階段。 通常來說腸癌最容易表現出三大早期症狀:

(1)排便習慣改變由於個體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上的差異, 不同的人排便習慣也大相徑庭。 通常在沒有腹痛、腹脹等典型症狀或任何不適的情況下, 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都屬正常。 但如果向來是數天排便一次的人, 在沒有任何感染的情況下, 持續出現一天排便多次的情況, 就要高度懷疑腸黏膜是否出了問題。 反之, 一向排便通暢的人在沒有任何誘因(如飲水、活動減少)的情況下, 突然出現排便困難時, 也應該考慮腸道出現占位性病變的可能。

(2)排便突然變細糞便突然變細也是腸癌早期徵兆之一。 因為早期的腸癌往往局限於腸黏膜和黏膜下層。 隨著病程的進展, 腫塊漸漸向腸腔內凸起, 腸管直徑開始縮小, 糞便經過時就會受到壓縮, 從而出現糞便變細的情況。 專家建議如果持續發生這種情況, 應當及時就醫。

(3)伴有少量出血如果發現糞便中夾雜著少量血跡, 則要高度重視, 千萬不能姑息養奸。 由於腫瘤會逐漸形成向腸腔內凸起的腫塊, 在受到糞便摩擦時, 難免會有小的潰破, 發生少量流血, 這也是早期腸癌的症狀表現。

4、腫瘤標記物早期發現腸癌端倪——基本不靠譜

惡性腫瘤陰魂不散, 而且一再向正處於事業巔峰的中青年人發起偷襲, 於是乎很多單位在年度例行體檢的功能表中加入了腫瘤標記物的檢查項目。

“入門級”的是檢查CEA、AFP, 更高級一點加做CA19-9、CA242, 更“豪華”的則檢查十多個指標。 拿到體檢報告的一刻不啻於聽候宣判, 一旦某個指標超過標準上限, 估計魂都要嚇掉了;要是全部“正常”, 則長舒一口氣。 價格不菲的腫瘤標記物檢測, 真能早期發現腸癌的端倪嗎­答案是否定的。

腫瘤標記物是一類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質, 多由腫瘤細胞合成、分泌, 故而在健康人血清中的濃度很低。 但是, 指標升高和罹患腫瘤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 一些罹患腸道慢性炎症的患者, 腫瘤標記物也會輕度增高;反之, 腫瘤標記物正常也並不代表百分之百沒有問題。 臨床上, 腫瘤標記物檢測多用於腫瘤確診患者評價治療效果和預後, 較少用來對健康人群進行篩查。這樣一來,是否意味著腸癌就沒有確切的早期診斷方法­答案也是否定的。

體檢套餐越來越豪華,檢查項目令人眼花繚亂,但肛門指檢和大便隱血測試這兩項加起來僅需10元的專案卻被很多人忽視。其實通過肛門指檢觸摸可以發現早期直腸癌,而大便隱血測試則可借助化學反應檢出糞便中肉眼無法看出的微量血液,使早期腸癌無所遁形。所以公眾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拒絕這兩項檢查。

當然,由於肛門指檢的範圍畢竟有限,一般只能發現中下段直腸內的病變。因此,面對病灶位於更深位置的結腸,肛門指檢就鞭長莫及了,這時就需要依靠腸鏡檢查。與鋇劑灌腸造影等間接成像手段不同,腸鏡可直接成像。醫生能夠通過它直觀瞭解腸黏膜的健康狀況,如果存在病灶還能直觀地辨別其性質和範圍,甚至當場鉗取病變組織以供病理活檢。

不過,許多人對做腸鏡始終心存芥蒂,認為腸鏡檢查的過程太痛苦,同時也擔心器械的消毒是否合格。對此要強調的是,公眾對腸鏡的盲目拒絕是沒有必要的。一般來說,在做好清腸、灌腸等前期準備的基礎上,由技術嫺熟的醫生操作,腸鏡檢查所帶來不適是很小的,更何況現在還有在全麻狀態下完成檢查的無痛腸鏡。而且,只要是正規醫療機構,器械的清潔消毒都是由專業的清洗設備按操作技術標準來實施的,可以確保患者的安全,通常情況下不會造成交叉感染。

5、微創手術——腸癌治療不再“開膛破肚”

一旦通過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確診患上了腸癌,就應該馬上進行治療。以往的治療方式以傳統的開腹手術為主,治療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地切除病灶並行病灶周邊淋巴結大掃除。不過,傳統的開腹腸癌根治術需要在腹壁上開一道長長的刀口,患者創傷較大,有時還需要輸血。如今,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已經成熟。新方法一改以往“開膛破肚”的手術模式,在減少手術創傷的同時也縮短了術後恢復的時間。據瞭解,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是在全麻和人工氣腹的條件下進行的。具體的過程是在患者腹壁上鑽4~5個小孔,送入成像探頭和手術器械,醫生可在顯示器上看到手術部位的放大圖像,可以進行更為細緻的手術操作,徹底清掃受侵染的淋巴結。由於創口只有鑰匙孔大小,傷口癒合週期得以大大縮短。

較少用來對健康人群進行篩查。這樣一來,是否意味著腸癌就沒有確切的早期診斷方法­答案也是否定的。

體檢套餐越來越豪華,檢查項目令人眼花繚亂,但肛門指檢和大便隱血測試這兩項加起來僅需10元的專案卻被很多人忽視。其實通過肛門指檢觸摸可以發現早期直腸癌,而大便隱血測試則可借助化學反應檢出糞便中肉眼無法看出的微量血液,使早期腸癌無所遁形。所以公眾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拒絕這兩項檢查。

當然,由於肛門指檢的範圍畢竟有限,一般只能發現中下段直腸內的病變。因此,面對病灶位於更深位置的結腸,肛門指檢就鞭長莫及了,這時就需要依靠腸鏡檢查。與鋇劑灌腸造影等間接成像手段不同,腸鏡可直接成像。醫生能夠通過它直觀瞭解腸黏膜的健康狀況,如果存在病灶還能直觀地辨別其性質和範圍,甚至當場鉗取病變組織以供病理活檢。

不過,許多人對做腸鏡始終心存芥蒂,認為腸鏡檢查的過程太痛苦,同時也擔心器械的消毒是否合格。對此要強調的是,公眾對腸鏡的盲目拒絕是沒有必要的。一般來說,在做好清腸、灌腸等前期準備的基礎上,由技術嫺熟的醫生操作,腸鏡檢查所帶來不適是很小的,更何況現在還有在全麻狀態下完成檢查的無痛腸鏡。而且,只要是正規醫療機構,器械的清潔消毒都是由專業的清洗設備按操作技術標準來實施的,可以確保患者的安全,通常情況下不會造成交叉感染。

5、微創手術——腸癌治療不再“開膛破肚”

一旦通過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確診患上了腸癌,就應該馬上進行治療。以往的治療方式以傳統的開腹手術為主,治療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地切除病灶並行病灶周邊淋巴結大掃除。不過,傳統的開腹腸癌根治術需要在腹壁上開一道長長的刀口,患者創傷較大,有時還需要輸血。如今,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已經成熟。新方法一改以往“開膛破肚”的手術模式,在減少手術創傷的同時也縮短了術後恢復的時間。據瞭解,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是在全麻和人工氣腹的條件下進行的。具體的過程是在患者腹壁上鑽4~5個小孔,送入成像探頭和手術器械,醫生可在顯示器上看到手術部位的放大圖像,可以進行更為細緻的手術操作,徹底清掃受侵染的淋巴結。由於創口只有鑰匙孔大小,傷口癒合週期得以大大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