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香椿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東北藥植志》

【拼音名】Xiānɡ Chūn Zǐ

【別名】椿樹子(《生生編》), 椿芽樹花(《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椿花(《四川中藥志》), 春尖花(《重慶草藥》), 香椿鈴(《陝西中藥志》)。

【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果實。 秋季採收, 曬乾。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椿白皮條。

【生境分佈】主產四川。

【性狀】乾燥果實, 長2.5~3.5釐米。 果皮開裂為5瓣, 深裂至全長2/3左右, 裂片披針形, 先端尖, 外表黑褐色, 有細紋理, 內表黃棕色, 光滑, 厚約2.5毫米, 質脆。 果軸呈圓錐形, 頂端鈍尖, 黃棕色, 有5條棕褐色棱線。 斷面內心松泡色黃白。 種子著生於果軸及果瓣之間, 5列, 種子有極薄的種翅, 黃白色, 半透明, 基部斜口狀,

種仁細小不明顯。 氣微弱。 以完整、乾燥者為佳。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 味辛苦, 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肺等經。

【功能主治】

祛風, 散寒, 止痛。 治風寒外感, 心胃氣痛, 風濕關節疼痛, 疝氣。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發汗, 治心胃氣痛。

②《四川中藥志》:除風寒, 治冷骨風及風濕關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或研末。

【附方】

①治風寒外感:香椿子、鹿銜草。 煎水服。 (《四川中藥志》)

②治胸痛:香椿子、龍骨。 研末衝開水服。 (《湖南藥物志》)

③治風濕關節痛:香椿子燉豬肉或羊肉服。 (《四川中藥志》)

④治疝氣痛:香椿子五錢。 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⑤治痔漏:香椿子、飴糖。 蒸服。 (《貴州中醫驗方》)

【摘錄】《*辭典》